尾 聲
到了二十一世紀,勿裏洞完全變了樣。其實勿裏洞有著熱帶美麗的天然景色,白色的沙灘鋪展在翠綠的熱帶樹林之外,延綿在曲折的海岸線上,丹戎班蘭市西北角有陡峭的山岩,其最高處是海拔五百多米的尖峰(gunung tajam),爬上山頂,多姿多彩的海景盡收眼底。四周碧海浩瀚飄渺,看日出日落,藍天碧空,雲蒸霞蔚,絢麗無比。
這裏已被辟為旅遊區,有一個淡水人工湖,旅遊區內有星級酒店、各式商場、有特色的食肆等設備,也有供遊人遊泳、垂釣或在湖邊野炊的設備,還可以在海上進行各種現代的運動,如衝浪、帆板、牽拉摩托艇等。當年日本人抓勞工修建的機場隻是為了他們的擴張侵略,如今,機場已經擴建成國際機場,有班機直達雅加達、棉蘭、新加坡、香港等地。
筆者想提的是有個遠洋國際有限公司,不僅聞名印尼,其子公司還遍布東南亞幾個國家和地區,公司的業務範圍涉及銀行金融業、電子業、海洋船務運輸業、旅遊業等,上述勿裏洞旅遊區遠洋公司占了大部分的股份,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就是張遠洋。二戰結束以後,十五歲的他隻身從勿裏洞岸東那個偏僻的錫礦小鎮來到新加坡奮鬥,他的哥哥遠望讓他找華僑日報的老徐,遠洋從學徒工開始做起,刻苦勤奮好學使他能在二戰之後百廢待興的形勢下抓住了機會,在曆經各種挫折的磨難中漸漸成長起來。
七十年代,亞洲四小龍騰飛,新加坡是其中一個,張遠洋有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奠定了他在商海的基業。八十年代,用他的名字命名的這家公司就有了相當的規模,他的三個兒子分別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讀完大學,九十年代,張遠洋年事已高,公司交給他的三個兒子管理,他們接過父親開創的事業,又有了新發展。張遠洋富了不忘支援大陸的家鄉建設,他在家鄉的投資數額一直都很大,大陸發生各種自然災害,他都熱心捐款。
張遠望當年留在勿裏洞到巴力當礦工,他組織起中華礦工總工會,還出版礦工自己的月刊叫《工聲》,總工會團結了所有礦工,為爭取礦工的合法權益與當局進行鬥爭。
張遠望也曾經被荷蘭人抓去坐監獄。荷蘭人逼於印尼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漲,1949年12月向印尼方麵移交主權,退出了他們霸占了幾個世紀的殖民地在中國大陸,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給印尼的華工極大的鼓舞。1949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時,勿裏洞總工會掛出了第一麵五星紅旗,華僑走向一個嶄新的時代。
張遠望的後代也很優秀,他的兩個兒子在六十年代初就回國上了大學,和所有印尼歸僑學生一樣,幾十年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無怨無悔地把青春獻給了祖國。張遠望還有一個小女兒在印尼加入了印尼籍,實現她的祖輩和父輩為繁榮富強的第二個故鄉做貢獻的願望。
張遠望和張遠洋分別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世紀初先後去世了,他們都有了第三代,第三代人的生活和觀念當然與他們的先輩完全不同,這一代人完全不知道他們的老祖張天成那個年代的經曆了,筆者因此寫了這個長篇做為其家族史來銘記。
2010年元月-5月初稿完於北京
2010年秋-2011年春季修訂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