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很好看(1 / 2)

同顧輕塵入尚書苑讀書不一樣,雖說將入內書房,實際上,衍之入內書房卻比顧輕塵在尚書苑點卯晚得多。

尚書苑原名尚文館,因避先太皇太後的諱才改名,一般稱書堂,正是皇子開蒙之地,在文華殿後殿,由部曹充選的講官講授,除略讀四書五經外,更重要的是對軍略、朝廷政務、當前時事的分析,但不會太過深入,主要是培養皇子們初步的政治素養。因此學習較為清閑,與太子不同。隻是皇帝尚未立下太子,因此所有皇子便一視同仁,凡參政前,都將在尚書苑進修,因此年齡不一,進度也多有不同,講官便常常因人製宜,無學習難度上的隱憂,因此顧輕塵三日便可入學。

但內書房卻多有不同。

內書房是本朝方有的製度,太宗特設立來教內宦文墨,一批常有二三百個學生,自拜師、束脩,均與太學或國子監並無二致,供奉的是孔孟二聖,學的是聖人文章。眼下雖已開始選拔小太監入內書房名錄,但內書房其實業已滿員,尚未結業,因此衍之雖接到旨意,卻也隻能候期,倒並不慌在一時,衍之也有更多的空餘來想辦法躲過內書房的檢查,考慮如何隱瞞身份。

不過現下,於衍之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將這至陽殿裏裏外外認真篩上一遍,不管是至陽殿新添的財產數量,還是剛來的宮人的人心向背,哪些是別的宮安插過來的人,哪些是身家清白的可用之人,在沒有任何助力的情況下,這些都得要衍之親自一一去清查、核對、盤問、談話,恩威並施地去收買人心,才能將至陽殿的宮務做得妥當。

因此這兩天,趁著顧輕塵忙著閉門讀書,突擊應付尚書苑講官的摸底考查,無暇顧及衍之,衍之便抓緊機會,明目張膽地違背了顧輕塵“不許太過操勞”的命令,隻忙得腳不沾地。

但顧輕塵實在被一大堆典籍塞滿了腦袋,弄得自己暈暈乎乎,每次從房裏出來,也隻是匆匆交代兩句,瞧瞧衍之有沒有好好養傷,便又回書房埋頭苦讀,竟也暫時沒有發現衍之的陽奉陰違。一主一仆便這般一個修身,一個齊家,這樣雙雙忙碌起來,連帶著這兩天至陽殿整體做事的效率也無形高了許多。

在這樣的氛圍下,衍之得知顧淩天與顧淩風兩兄弟接觸禁足的事,也沒辦法再分出精力多想了,隻好內心暗自祈禱,希望那兩兄弟被罰了這一通後,能洗心革麵,從此不再找自己和顧輕塵的麻煩才好。雖說知道是妄想,但實在忙碌得抽不開身,衍之竟也隻能這般暗暗期待起來了。

若說財產數量倒也還好,雖說這時代的記賬方法落後了些,但在衍之調教下,已有好幾個由她親自篩選出來,聰敏可信的小太監掌握了阿拉伯數字和現代記賬方法的雛形,過賬速度飛快。但麻煩的就是這些剛來的宮人。

因為手上什麼也沒有,衍之隻好用最笨的辦法,一個一個地通過對話來確認可信度。雖說衍之因為身居跨國公司高管,上輩子經曆得多了,怎麼從對話中得到想要的信息,怎麼套取對方的底線,怎麼談判,這些都熟稔於心,但宮裏混出來的人,尤其是能被安插過來的人,誰也不是簡簡單單的角色,這麼連軸轉地勾心鬥角下來,就算是衍之,也實在有些扛不住,加上身上的傷還沒好全,精力總是有些不濟,到現在,也隻篩過了一半不到的宮人罷了。

剛送走一個宮人,衍之扶住了額頭,一旁的小太監連忙機警地送上一盞茶。

衍之讚許地看了他一眼,慢慢喝著,腦子裏還轉著念頭。

現在,在那篩過不到一半的宮人之中,確信可用的不過十之二三,其中聰明伶俐可堪培養的便更少了,相反,已經確認完全不可用的已經有可用之數的兩倍,其中還不包括一些衍之特意沒有排入棄子名單的,或有可利用之處的,懷疑是皇帝或是皇後那邊安插的人手。

總體而言,塵兒還是太過張揚了,如今形勢怕是堪憂。

衍之歎了一口氣,將茶盞放下,站起身來。

小太監連忙湊了過來,衍之看了他一眼,擺了擺手:“不必跟著我,我隻是出去透透氣。且先不找人了,我一個人轉轉,你去殿下書房外候著吧。”

那小太監便是其中可堪培養的,衍之本打算將他充作顧輕塵的長隨,卻被顧輕塵拒絕了。

“眼下我也不需要什麼人手,倒是衍之這邊緊迫些,衍之便留著吧,不必顧念塵兒。”

顧輕塵既然這麼說了,衍之也隻好將他帶在身邊,仔細教些東西,隻盼那一日自己不在顧輕塵身邊,也總算有個可以照顧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