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護國大長公主(2 / 2)

“什麼?你說的是前朝的那位傳奇人物護國大長公主?”王氏吃驚。

護國大長公主,大庸朝明宗皇帝之嫡長女,原封號朝熹,生而聰敏,幼時師從帝師,學帝王之術,賢者之文,通三國之語,曉天文曆法,明算術經書,可謂天縱齊才。明宗嚐憾朝熹為女兒之身,否則江山有托,列祖可安。朝熹公主終身未曾婚嫁,後加封護國大長公主。史料記載,明宗皇帝本人尚算是英明之主,時大顯祖先仍偏居大庸北方一隅,歲歲納貢。獻宗歿,其嫡子,即大長公主胞弟靈宗繼位,這位靈宗皇帝身體不好,喜好玩樂,初時信任宦官,朝政日殆。一日朝熹長公主持劍入宮,將靈宗身側宦官斬殺殆盡,死一百二十八人,血染通政殿。朝臣無不讚歎。靈宗皇帝未見過此等場麵,嚇得一病不起,無法上朝理政,朝臣俱請長公主聽政。時大顯祖先常有不臣之心,屢次進犯,皆被朝熹親率大軍擊退。朝熹長公主理政十年,四海升平,國富民安。靈宗歿,靈宗子獻帝繼位,長公主晉大長公主,因朝臣每言皆為長公主殿下,心生不滿,滿十六而求親政。朝熹大長公主允,退居京師外百裏一青山綠水之地,建大長公主府。獻帝親政三年,大顯又犯北關,朝熹大長公主奉皇命至邊關迎敵,在一場戰鬥中被流矢擊中,不治身亡。朝野大悲,獻帝賜其封號“護國”,予以厚葬。五年後,大顯揮師南下,直破王城,獻帝含淚自盡。據聞,獻帝飲鴆之前曾痛呼“悔不該去大長公主”。大庸滅,大顯立。大顯太祖極其敬佩這位庸朝大長公主,數言如護國大長公主在,無大顯之語。命人大修其墓,又修建生祠,又保留其護國大長公主封號,令大顯皇族後人歲歲祭祀,不可斷絕。太祖此舉極大的贏得了民心,天下漸呈安穩之相。

當然,這是史料上說的,野史說的便有趣多了。說那位大顯太祖聞知這位庸朝的大長公主身亡時,曾口吐鮮血,自此患上心疾。又有說這兩位蓋世奇英之間有著不可言說的相愛相殺,大長公主因著太祖才一生未嫁。

但這些絲毫沒有損害這位護國大長公主的威名,反而為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這位風流人物,有些風流的傳聞,也是再正常不過,更成為百姓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位大長公主是個傳奇。

可嚴娘子卻說今日所見之人隻有那位大長公方能與之相較。

這,這也太兒戲,太誇張,太不知所謂了吧!

“夫人,您沒親眼見過,若是見了,便知奴婢所言非虛。”嚴娘子下了定語。

王氏還在怔忡,禇英卻已有了決斷。

“先不管他們是什麼人,總之我禇府上下以後切不可與之為敵。若是再見著他們,務必用心應對,不可輕忽。”

嚴娘子忙欠身應是。

“至於那星空錦……給魏家送過去。一切實話實說便好,隻記得別把那位夫人帶累進去。”

“他魏應合不是想搞垮我嗎?我就先給他送份禮!”看他接不接得住。

這樣丟人的事,即便是小輩做出來的,也足夠那魏小人臉黑上幾日了吧?

王氏卻是有些擔憂,“老爺,那魏家與馮家聯了姻,隻怕不好對付,我們冒然去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