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抄家(2 / 2)

張遼見到這種情況,咬牙切齒,更恨不得大開殺戒。想當初,自己在丁原的率領下與北方的匈奴、鮮卑交戰經常糧草不夠,武器不堅,世家大族隻顧自己的私利,很少支援,於是經常缺衣少食,作戰不利。看到這此抄家的豐厚成果,也不禁想到這下子再也不愁吃不吃穿了。

一眾將領,領著軍馬回到縣城內的營盤後,坐下來一起討論如何處置這筆巨款。

董守業見眾人已經落座,便大聲說道:“諸位,這次徐家私自毆打朝廷命官,藐視朝廷,形同造反,其罪不小,又私自匿藏長弓硬弩這種管製兵器,意圖不明,而後在審問之中,竟然發現這徐家竟然將這些武器,糧草、食鹽走私給南匈奴、鮮卑等部,出賣大漢,將來必將導致後患無窮,罪惡滔天,這可以稱得上是咱們大漢的漢奸。而且又在言語之中冒犯與我,今日我擊而殺之,正是為國出賊,匡扶正義。”

底下眾將見他說的是慷慨激昂,都是拍手叫好,又聽董守業將徐家稱之為“漢奸”,,都覺得用這個詞形容出賣大漢的徐家,真是太貼切了。

這時李傕說道:“這徐家罪惡滔天,惡貫滿盈,公子此舉正是為國除害,為民除害。百姓們聞聽此舉都是拍手稱快,高聲叫好!”

董守業聽了李傕這話,心想:好你個李傕,倒是蠻會拍馬屁的嗎,以前怎麼沒看出來呢。又再次出聲說道:“此次繳獲頗豐,諸位以為該如何處理?”

李傕見自家公子出生發問,便立刻起身答道:“公子,此次繳獲如此之多,我軍也使用不完,不如留取一部分以作大軍耗費之用,而將剩下的大部分,運往洛陽,交由太師處置。現在京城人馬太多,正是需要錢財、糧草。公子將糧草運往洛陽交與太師,一來可以彰顯公子的孝心,二來也可以緩解太師的壓力。”

董守業一聽,沒看出來啊,李傕這個通知腦袋瓜子很好使嗎?說的頭頭是道有理有據,也都是為自己著想啊。很有前途嘛!

便出聲誇讚李傕道:“李校尉所言甚是,深得我心,諸位還有其他看法嗎?諸位不妨暢所欲言,我年紀尚輕,正需要各位的指點幫助。”

眾人連稱不敢,隻見此時張既起身說道:“董校尉,現如今蒲阪縣府庫空虛,還請董校尉,能拿出一部分補充府庫,另外再取出一部分賑濟災民,如此,蒲阪縣的百姓必將感激董校尉的恩德,於我軍名聲有利。”

董守業一聽,馬上答道:“張縣令所言甚是,我也正有此意,具體數目稍後再議。”

張既見自己剛剛提出建議,就被接受,心裏頭也是高興不已,感覺到董守業對自己的重視,畢竟這個時候人命賤如狗,誰會在意百姓的死活。

其實董守業現在正準備把張既拉到自己的身邊,對張既肯定是百依百順的,別說是合理的建議了,就算是不合理的建議,也可以破例地去辦。

最後眾人商議良久,董守業終於拍板決定拿出一小部分錢財犒賞大軍,剩下的大部分趁蒲阪津渡口的船隻還未離開,從蒲阪津渡口運往弘農郡湖縣附近的新豐渡口,然後再從陸路轉運至洛陽,將那三十萬石糧食拿出三萬石放在縣衙的府庫之中,另拿出兩萬石分發給城中貧苦百姓,大軍自留五萬石,用作軍糧。

董守業又安排李傕的從弟李應、李桓各自帶著五百士兵,再雇傭一千多的農夫將剩下的二十萬石的糧食從蒲阪津渡口出發運往洛陽,以及函穀關等地。

又寫密信一封,交與心腹,送給董卓,告知蒲阪發生的具體情況,以及一些徐家販賣私鹽,私藏刀兵,勾結胡人裏通外賊的證據。

PS:最近幾章中提到的徐家包括徐英,其實是司隸馮翊(陝西渭南市大荔縣)人,也是當地的士族。不過此人的確在蒲阪縣做過縣令,任功曹時鞭打郡小吏張既三十。把他寫在作為龍套蒲阪縣主要是為了收服豬腳的第一個小弟。再加之徐英這個人無論是在演義裏,還是在三國誌以及資治通鑒裏都是因為鞭打張既而提到,在哪兒都是個路人甲的小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