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趕赴安邑(2 / 2)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在戰爭中至關重要,張既見自己剛剛投效,董守業便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還讓自己統領一校人馬,這麼信任自己。頓時就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念頭,頓時忠誠度提高了一大截啊。

其實董守業想讓張既先留在身邊做一名類似參謀的角色,但是目前軍中連個像模像樣的文人都沒有,確實沒人能很好的負責糧草的。西涼軍後勤問題頗多,沒有可靠的、有能力的人才來負責,也是造成搶劫殺掠過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像張既這樣的能上馬治軍、下馬治政的文武雙全人物目前自己軍中一個也沒有,既然有了,當然是不能放過。必須把他放在,最合適、最需要的崗位上,讓他發光發熱。而且看這模樣,張既也是擅長此類工作的,畢竟是當過一方縣令的人,多少有點經驗何況是張既這種善於治理地方的大才。而且這樣的作為文官角色的安排更容易得到他的認同,要是上來就讓他打仗,估計他也受不了,馬上就離心離德了。

第二日一早,大軍出發朝安邑開拔。

一路上,大家士氣昂揚啊!士氣能不高嗎,每個人都發了不少錢,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昂首挺胸,不可一世啊!這年頭有令行禁止,再加上豐厚賞賜,這樣的部隊不打勝仗才怪呢?

本來這一萬大軍中有三千左右的西涼騎兵,剩下七千人是步兵,再攻打徐家時戰死了四五十人,受傷了兩百多人,都被李應、李桓帶走了,他們二人總帶領一千人,其中傷兵也包含在裏麵,實際上董守業現在的人馬隻有不到九千人。再加上張既率領的那一校人馬,總計能有一萬兩千多人,也是信心大增啊。西涼騎兵主要是輕騎,穿的是輕甲皮甲,自從徐家得了兩百多套重甲,便從軍中選出,精銳穿上重甲,變成重甲騎兵。又挑出五百套勁弩,兩千套強弓組成弓弩部隊,由張遼統領。給張既的部隊也是配足了武器弓矢。剩下的裝備還夠裝備三千多人的,便都由李氏兄弟運往洛陽交由董卓發落。

部隊一邊前進一邊派遣流星騎報知牛輔,援軍不日即到。又約定夾擊白波軍。

白波軍那邊李樂,胡才等人,在孟津渡口,首陽山附近設下埋伏,前幾日,還可以看到對岸有船隻集合,有渡河的意思,大張旗鼓了好幾天卻,遲遲沒有渡河。後來連動靜都沒有了,船隻也漸漸少了。李樂,胡才等人以為是敵人在麻痹自己,也沒有太過心上,畢竟打仗這種事是虛虛實實的,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發展。

這李樂有一天是在憋不住了,便與胡才、韓暹等人商議。這李樂對二人說道:“二位兄弟,咱們都來了好幾天了,對岸一開始還是大張旗鼓的好似要立刻渡河的樣子,怎麼現在反而沒什麼動靜了啊!?

這韓暹也說道:“對啊,是不是這官軍的船隻不夠啊,我看對麵也沒有多少船,是不是還在造船呢?”

胡才說道:“應該不會是造船,風陵渡的這段黃河水麵水流平穩,河麵寬廣就算是紮幾個木筏都能渡過來要是不夠的話多紮點木筏跟在大船後麵就是了,更何況又不是一次把所有人都渡過來,肯定要分好幾批人渡河的。”

這李樂說道:“胡兄弟所言有理,看來不是因為船的原因,話說回來了,這風陵渡是這一段黃河水麵最適合渡河的渡口,難道敵軍還有其他的路線可以選擇?難道這敵軍與河內太守王匡再次勾結,和好如初了?還是之前傳來的消息有假,這河內太守王匡難道並沒有同董卓惡賊交惡?”

這時韓暹再次說道:“難道敵軍還有其他選擇,比如從蒲阪縣的蒲阪津登陸,或者是並州境內的河津渡口登陸?”

李樂一聽韓暹這話,立刻出聲反駁:“現在河西境內都是匈奴人和羌人,這些異族貪婪無道,見人就殺,要是牛輔的援軍從河西附近的的黃河水段走的話,非常有可能會遇到南匈奴的截擊。而且河水比較湍急,我看可能性不大。”

韓暹又道:“不如我們再等幾天,如果還是沒有動靜,就立刻派遣心腹告知大首領郭太,然後再分一部分人馬到東垣縣和王屋山附近,防止牛輔的援軍從河內支援。”

眾人都點頭同意。

又等了幾天,還是沒有等到,便快馬報知郭太等人,讓郭太做好防備,防備牛輔的援軍從河內郡一線渡河救援安邑。

李樂,胡才等人便率軍趕往東垣縣和王屋山附近,看看能否狙擊牛輔的援軍,又多派流星探馬,細作等小心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