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拜大師(1 / 2)

卻說王允自與鄭泰暗中達成默契,說服鄭泰做董白董守業的老師之後,第二日又來到丞相府麵見董卓複命,準備邀功請賞。

見到董卓之後,行禮參拜,大聲說道:“恭喜丞相,臣下幸不辱命,成功說服鄭公業答應作為守業公子的老師。”

董卓聞言大喜道:“此事當真,子師出馬,果真一舉成功,此乃我兒之幸也!”王允再次點頭確認,董卓頓了頓對著旁邊的王允和李儒說道:“我兒年幼之時,即隨其師九宮真人學藝。那九宮真人也是我偶然結識的好友,當時他有一故人之女為羌胡所劫掠,救故人之女而隻身殺入羌胡,深入羌胡腹地救出故人之女。當時我為戊己校尉,領兵在外,正遇其被羌胡騎兵追殺,身受重傷,我當即出手相救,領兵斬殺追兵,然後將其帶到軍中養傷,遂與之結識,成為至交。這九宮真人本姓楊,經此一事,後來隱姓埋名,雲遊天下,自稱“九宮真人”。此人胸懷韜略,兵法不凡,又有絕藝在身,槍法出神入化,我兒已經得其真傳,如此方能在最近嶄露頭角,名震天下。”

王允迎合道:“沒想到守業公子的兵法武藝非凡,竟然是有這麼一段故事。真是名師出高徒啊!”

董卓又道:“這鄭泰鄭公業,海內大儒,名動天下。如今我兒能拜鄭公業為師,也是其一番造化,將來若是能學得鄭公業二三分本事,也不枉老夫這一番心思。”

李儒也說道:“恭喜丞相,這鄭公業學究天人,天下士子無不仰慕,此乃守業之幸也。”要說此時董卓雖然是權傾天下,手握重兵,但畢竟是寒門出身。此時是士族的天下,鄭泰天下大儒要作為其子的授業恩師,也可以說是董守業的造化。畢竟鄭泰現在的身份地位,是不會輕易收徒的,即使收徒,那也基本上是首選是天子,作為帝師,其次就是一些當朝三公的子孫,或者是一些緊要權貴的子孫,再次就是一些名動天下的少年奇才之類的。董卓算是新晉權貴,根基與這些個累世公卿相比還是尚淺,可以說怎麼排,基本上都不會輪到董守業。說一句難聽的話就是:這董守業的身份還不夠格兒。雖然董卓父子不願意承認,但事實就是如此。

董卓聽了李儒的話也是不住點頭,又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煩請子師、文優與鄭公業商議一下,選定一黃道吉日,奉上六禮束脩,進行拜師儀式。”

於是二人各自下去準備,並協商定下行拜師儀式的黃道吉日。

董卓之子董白要拜師鄭泰整件事已經在長安城內傳開了,無數人紛紛猜測董卓安排其子董白拜師鄭泰的動機與目的,也有無數人猜測鄭泰接受董卓之子拜師的動機與目的,也還有無數人猜測王允在這裏麵所起到的作用。無數種猜想,無數種結果被多事的人們猜測出來。但作為當事人的三房卻是相當的有默契,都是三啜其口,不解釋也不爭辯。曆史的發展非常出乎意料,這也是後世的史學家研究的重點。

這一天鄭泰府門外是人山人海,無數人前來觀禮,聚集在附近的街道上。董卓與鄭泰兩方也都做足了準備,拜師儀式的見證人有:海內大儒、左中郎將蔡邕,海內大儒、司空荀爽,海內大儒、司徒王允,當朝第一名將皇甫嵩,司隸校尉蓋勳以及馬日磾、荀攸、何顒等等,可以說在長安城由頭有臉,能排的上號的人物基本上都來了。

在這一眾天下名人的注視下,董守業還真有點緊張,這廝上一世活了二十八九歲,這一世也過了近一年了,可以說是十八歲的麵孔,三十歲的心,兩世為人練就的厚臉皮也是有點微微冒汗。真的是大場麵,都是風雲人物,全天下的英才翹楚啊!隨隨便便拉出一個人在曆史上都是有傳記的主兒。當著這麼多人的麵也不能表現的太過不看,丟人現眼,於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來,好好把這一關過了。

簡單的說此次東漢群英彙聚於鄭泰府邸,參加董卓之子董白拜師海內大儒鄭泰的拜師典禮,典禮主要有以下幾個議程:

首先由大漢司徒也是此典禮的主持人王允做開場發言,並簡單介紹老師鄭泰、以及弟子董白的情況,重點介紹二人的優點以及長處,目前所取得的成績等等;

其次由大漢丞相董卓做重要講話,並簡單總結一下目前的全國形式,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大家的工作重點,以及工作方向。又向自己的寶貝兒子能拜當世大儒鄭泰為師表示祝賀,並告訴鄭泰可以不必顧忌自己,要嚴格管教董白,督促其盡快成長;

第三項、海內大儒、大漢司空荀爽致辭,並表示祝賀,鼓勵全天下的年輕人積極向董白學習,積極學習研究儒學,將來讓儒學取得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