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問題(2 / 2)

董守業一聽賈詡老狐狸這長篇大論的還真把自己嚇了一跳,於是想了一會兒說道:“當今之事,短期之內難以建功。如今皇室衰微,威嚴不在,關東諸侯並起,各自有裂土封侯之心。我父現掌天下之權柄,占天時之機,當尊崇漢室,奉天子以令不臣。扶天子之旌旗詔命,征討不臣,往後父親大人守內朝執政,我卻領兵在外,征討四方。”估計此時也不能說出取漢庭而代之的話,估計現在的人一時之間也很難接受,畢竟大漢立國四百年,深入人心,況且大漢天子尚在,出頭的椽子那是得先爛掉,小袁公子袁術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賈詡一聽,卻是不為所動,繼續問道:“那公子當如何行之。”看來這個老狐狸今天不問出個所以然來,是不會善罷甘休了。而且還覺得這董守業所說的應該還有下文,所以才窮追不舍,詰問到底。

董守業立刻答道:“效仿齊桓、晉文故事,尊王攘夷,征討不臣。又廣積糧,高築牆,緩緩稱霸。玉米產量極高,可活人無數,乃我軍破局關鍵,當以此為根本,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富民強兵,積蓄實力,然後再兵出函穀關,效仿西秦,征討四方。”

賈詡一聽,眼前一亮,按捺下心中的異樣情緒,緩緩說道:“公子所言極是,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戰國後期,趙國孝成王趙丹即為之初,齊、趙兩國結盟抗秦,齊國使者麵見趙國王太後趙威後,趙太後先問齊國使者莊稼收成如何,再問齊國百姓生活如何,最後才問齊王安好。齊國使者以為趙太後失禮,本末倒置。趙太後以‘無糧何以有民,無民何以有國君’對之,為天下人所讚歎。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種糧活民乃立國之根本,征戰天下無外乎人口與土地,若公子能以此為策,將來必定是大事可期。”

董守業說道:“賈軍師謬讚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ps:求鮮花,求收藏,求評論,如果您喜歡本書,請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