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動靜結合——如何將動靜正確地合二為一是關鍵(1 / 1)

看過前麵兩節內容的朋友們就知道,在中國傳統養生觀中,既有以動為主的養生觀,又有以靜為主的養生觀。在這裏恐怕大家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到底是運動能延年,還是清靜能益壽?究竟哪種方法效果更好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得了解一下養生的基本原則。什麼叫養生呢?養生就是保養、護養生命,以達到抵抗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中國傳統養生觀認為,人體實際上是一個陰陽平衡體,人的生命活動,實際上就是陰陽雙方不斷取得相對統一、動態平衡的過程。要達到陰陽平衡,必須要靠氣血來調節。氣血在體內不斷地流動,不斷地循環,將營養物質提供給髒腑器官,以此來維持人體陰陽的動態平衡。

在前麵我跟大家說過,內功入靜是為了“養氣”,而氣與血之間有著相生相依的親密關係,氣足則血足,氣機通調則血行流暢。因此,靜功的功效就是促進氣血充盈和暢通。在前文中我也跟大家闡述過,“動以養形”就是指通過適量的運動使人體內的氣血達到暢通無阻的佳境。所以,兩者相比,就不難看出,“靜養”和“動養”的效果都是疏通經脈、暢通氣血,兩者看上去對立,實際上則是殊途同歸。所以,隻有將動靜有效地結合起來,才是最佳的養生之道。

需要注意的是,動靜結合的動,是指適量的運動,過於劇烈的運動會使陰陽失衡,反而有害。靜是指思想上安閑清靜,不作妄想,使精神內守,氣血通暢。中國傳統養生功法五行掌正是這樣一種將動靜巧妙的結合起來的運動方法,它外動而內靜,通過形體運動、呼吸吐納和意識活動的密切配合,也就是傳統健身功法中常說的“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合一,以此內練精神,中練氣血,外練筋骨,使內外表裏,氣血形神在有序的運動中不斷得到修整。

如何才能將動靜合二為一呢?在這裏,動靜結合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在練功方式上將動功與靜功結合起來,相互配合。比如練習五行掌時可以配合內養功、站樁等靜功。

另外,動功與靜功的結合,還要從時間上來考慮。例如,早上我們最好先練一段靜功,再練習五行掌,這樣便可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展開一天的活動。而晚上,我們則應該先練習五行掌,再練習靜功,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安然入睡。

動靜結合的第二層含義是指在練習動功時要做到動中有靜,也就是說在我們練習五行掌的時候,雖然身體在不斷的運動,但是內心卻是安靜的,意念是高度集中的,這樣,精神專注將使得肢體運動靈活自如,這就是所謂的寓靜於動。所以,我們練習五行掌的時候,一定要將動作、呼吸和意念配合好,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動靜結合。隻要您堅持練習,天長日久,相信您一定可以慢慢地體會出這個“度”,遊刃有餘地處理練功中的動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