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提升對策研究
文化論壇
作者:王麗娜
摘 要:目前雖然大學生創業活動發展迅速,但是大學生真正創業的人數很少而且失敗率高。本文從學校和政府、社會和大學生自身三個層麵提出對策建議,以期促進大學生創業活動的發展,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
關鍵詞:創業;大學生創業;創業教育;創業政策
大學生創業活動是伴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而產生的。國家和各地政府陸續出台了各項政策,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甚至允許大學生休學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大學生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創業熱潮,發展勢頭甚猛。但是縱觀近年來大學生創業總體情況,不難發現,大學生真正創業的人數很少而且失敗率高。目前學者大多從學校和政府層麵探討如何促進大學生創業,筆者認為,誠然學校和政府在這方麵應該發揮重大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認大學生本身的作用,所以本文從學校和政府、社會和大學生自身三個層麵來闡述如何幫助大學生走出創業困境。
一、學校層麵
1.轉變教育觀念,將創業教育納入到育人體係中
學校首先要從觀念上改變為促進就業而進行的創業教育或是為創業而進行的創業教育的思想,將創業教育滲透到高校各方麵教育中。其次采取相應的措施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可以用校內櫥窗、廣播、報刊等媒體大力宣傳優秀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成才之路和成功經驗,可經常性地舉辦講座和競賽活動,可以為即將或者是已經創業的本校學生樹立典型,讓其他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創業的濃厚氛圍和學校對創業的支持。
2.構建合理的課程體係
首先,課程內容應盡可能豐富全麵,不僅應該涉及創業方麵的課程,如創業指導、創業心理學、創業風險、創業管理等,還應該涵蓋一般的經濟管理類課程,如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經濟法、人力資源管理等內容。其次,加強創業教育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之間的滲透和內容連接,可直接把創業的相關知識納入到一般專業課程中或者把相關知識納入創業教育的內容中。再次,創業課程的教授手段也應盡可能多樣化,課堂教授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采用案例教學、講座等多種形式。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一是來自於本校“學院派”師資,主要來自“負責學生就業”的行政口和“負責商業教育”的教學口,缺乏實戰經驗,二是來自於企業界人士,缺乏教學經驗,建議教師可通過深入生產一線實習鍛煉或利用到企業兼職的方式接觸市場,積累創業經驗,建議高校多聘請企業界人士開講座,雖然他們在教學上可能會缺乏經驗,但是他們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現身說法”往往收效更佳,並且他們可能在教學手段上也會更加新穎,對學生而言也更有吸引力。
4.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和差別教育
由於不同專業學生本身學習的課程不一樣,經管類專業學生在本科期間都接觸並學習了諸如市場營銷、管理學之類的課程,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且經管類專業學生本身受專業熏陶,理財和管理意識較強,往往在校期間都做過兼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而文史類、理科類的學生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顯得更為薄弱。這就需要高校區別對待,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程。高校可以有傾斜性地選取某些專業進行試點,適當有選擇性地為一些經管類專業學生增加創業管理之類的課程,以必修課形式出現,采取必修課和選修課結合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創業相關知識,充分發揮經管類學生在創業方麵的領頭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