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高的原因剖析(2 / 2)

3.創業師資力量不足

美國很多高校為創業教育配備了雄厚的師資,如仁斯裏爾理工大學有22名教師,開設了20門課程;而且很多美國大學商學院的教授曾經有過創業經曆,擔任過或現在仍然擔任企業的外部董事。而中國大學的創業教育麵臨師資短缺的嚴峻挑戰。目前大多數創業教育師資和研究人員都是從管理、投資、教育等方麵的研究領域轉型而來,創業教育的師資集中在商學院;現有的創業教育師資大都缺乏實戰經驗,很少有過創業經曆或者是企業管理經驗。

三、孵化器

孵化器在彌補大學生創業者知識能力不足、提供各種服務、構建網絡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仍無法滿足大學生創業者的需求。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1)大學生並非創業群體的主要力量,政府和社會仍未引起足夠重視,政府的資源多傾向於其他創業群體,如留學生、海歸派等,西部大學生科技創業園的慘淡經營和留學生創業園的風光無限形成了截然的反差。(2)孵化器主要針對高新技術產業,而目前很多創業者選擇的是貿易零售等傳統行業,他們對孵化器的需求較低。縱使一些創業者選擇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器對其科技含量要求很高,學生在校期間或剛畢業也很難進入孵化器,享受到孵化器的各種服務。

四、國家政策和服務

由於大學生並非是現有創業大軍的主體,國家在製定政策時專門給予大學生創業者的優惠政策不多,加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邏輯起點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很多現已出台的政策是對已有就業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引申,如加強創業技能培訓、提供小額貸款等政策,受惠者由原來的下崗工人、失地農民、殘疾人延伸到了大學生。這沒有充分考慮到到大學生創業群體的特殊性,即廣大大學生擁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善於分析問題和自主學習,同時社會資本和社會經驗都較為匱乏的特殊性。

目前,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優惠多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業初期,對其他行業如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並沒有特別的支持措施,同時主要關注大學生創業準備和創業企業設立階段,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成長階段涉獵得較少。這可能是因為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業初期對於創業者而言難度比較大,但是這跟大學生創業活動的實際現狀不相符合。因此,也阻礙了大學生創業活動的蓬勃發展。

作者簡介:張金連(1987-),女,江西臨川人,江西科技學院財經學院助教,福州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創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