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決明子的功能為清熱明目、潤腸通便。藥理試驗表明有降壓、降血脂、減肥、抑菌等作用。決明子為藥食兩用之品,民間炒後泡茶飲,有輕瀉作用,可幹擾脂肪與糖類的吸收,所以,決明子被當作防治高血脂最常用藥物之一。對於高血脂伴有習慣性便秘患者,可取單味炒決明子或已打碎的決明子15克,直接泡茶飲用,直至茶水無色。對於高血脂伴有陰虛血少者,可加入枸杞子9克、杭白菊、生地黃各5克一同泡服;老年高血脂患者飲用決明茶,不僅有助於大便通暢,還能起到明目、降壓、調脂等保健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氣虛嚴重及便溏者不宜使用本品。
銀杏葉有益於降血脂
銀杏葉,為銀杏科落葉喬木銀杏的樹葉。銀杏葉具有許多保健功能。科學試驗表明:銀杏葉,含有30餘種黃酮類化合物及萜類、酚類、各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這些成分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腦血管循環,解除平滑肌痙攣,鬆弛支氣管和抑菌等作用。銀杏葉中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及鈣、磷、硼、硒等礦物元素含量十分豐富,超過一般水果蔬菜及可食植物原料。生物抗氧化劑是機體內直接和間接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一類物質。在銀杏葉中含有兩類抗氧化劑——營養性抗氧化劑及非營養性抗氧化劑。前者主要有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硒、鋅、銅等,後者主要有銀杏黃酮、萜內酯、兒茶素、多酚類等,且含量也十分豐富,它們在保護機體不受自由基所致的氧化損傷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銀杏葉集營養、保健功能為一體,將銀杏葉作為高營養、保健功能價值的資源加以開發利用,這對於提高銀杏葉綜合利用率有重要意義。
中醫學認為,銀杏葉具有銀杏的性味特征,甘、苦、澀、平,無毒,入肺、腎經。現代中藥研究表明,銀杏葉中的活性成分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臨床觀察認為,銀杏葉等製劑無特殊不良反應,對肝及轉氨酶影響不大,不妨礙繼續服藥,對治療高血脂確有一定作用,並可用於治療高血脂、肥胖症等。
陳皮有益於降血脂
陳皮是放久了的橘子皮,陳皮在藥用上有理氣、健胃、祛濕、祛痰的功效。中藥的“陳皮半夏湯”“二陳湯”主要是靠陳皮治病的。以陳皮為主要成分配製的中成藥,如川貝陳皮、蛇膽陳皮、甘草陳皮、陳皮膏、陳皮末等,是化痰下氣、消滯健胃的良藥。青皮在中藥店或者醫院的中藥房有售,相當於未成熟的橘皮,但是不能直接用未成熟的橘皮代替,因為它要由未成熟的橘皮經過炮製而來。臨床上相當多的高血脂患者有一種消化不良表現,表現為慢性腹瀉,腹痛不太明顯,伴有噯氣,口腔和腸道排出的氣體及大便均有明顯的酸腐食物味道,這是因為飲食過度,胃腸一時接受不了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此時應該進清淡的飲食,如粥類和清湯麵,少吃含動物油較多的食品和煎炸食品。同時可以用生薑3片、大棗3顆,加陳皮1~2片煮湯,或者泡水服用,次數不限,既可以暖胃,又能起到調理胃腸的作用。
蒲黃有益於降血脂
蒲黃,古稱蒲厘花粉,又名蒲花等,為香蒲科植物水濁香蒲、東方香蒲、蒙古香蒲、寬葉香蒲、狹葉香蒲(長苞香蒲)或同屬植物的幹燥花粉。中醫學認為,蒲黃性味甘,平,歸肝、心經。有止血、活血、散瘀等功效。現代中藥研究結果證實,蒲黃具有降血脂和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近年來,科學工作者對蒲黃的降血脂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進行了較多的研究,很多實驗證明,蒲黃及其有效成分能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治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發生,而且這在病理基礎上也得到了證實。從蒲黃對高血脂脂質成分組成的影響,可以看出高脂組的血清膽固醇明顯高於應用蒲黃的高脂組,這也證實了蒲黃的降脂作用。
蒲黃用於家庭食療、藥膳防治高血脂時,應注意蒲黃治療量口服無明顯不良反應,但蒲黃可收縮子宮,故孕婦不宜服用。對於高血脂患者來說,相當一部分是中老年,因而在日服食量上不宜過大,若單味用藥應控製在30克以內,若與有降脂功效的藥食兼用之品配伍應用,蒲黃服食量還應再減少一些,日服食量以10~15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