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中 01(2 / 3)

張小兵再一次詢問女兒說:“哪咱燙奶粉喝吧!”

端端一動不動。

張小兵站起來,走到廳櫃旁邊打開飲水機,再走回來,拿過茶盤裏的奶粉和茶杯,杯子倒過來,打開奶粉罐,取出四匙,擱在杯子裏,複放罐回茶盤,然後坐下來拉過那碗大的小米粥,一邊吃飯一邊等水熱。一會兒過去,張小兵站起來,燙好奶粉端過來,放在端端麵前。對她說:“你不想喝粥,哪喝奶粉吧!”

端端還是那句話:“我不想上學!”

聞言,心如打開的煤氣灶,輕輕打火,嘭地一下子燃燒了,張小兵心裏那個氣呀,心想,你可真會折騰你老爹!憤怒的火苗剛出頭,張小兵趕緊來關閉,冷處理,隱忍著不發作,他不再搭理女兒,隻是一個人自顧自地吃菜喝粥。

吃著飯,張小兵心裏思忖,孩子怎麼今天早上沒來由地突然不想上學了呢?身體上的不舒服是給排除了的,要是女兒身體上有什麼不舒服,不要說不上學了,張小兵還會立馬請假帶她看醫生的。和其他父母一樣,物質決定意識,身體影響心理,女兒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張小兵立馬想到的是身體,身體會不會出問題。相較於孩子們的學習,父母其實更關心孩子們的健康,與健康相比,學習算得了什麼啊!不是有那句話嗎,健康是一,知識事業財富都是零,沒有了一的統帥,要再多的零又有什麼意義呢?自從為人父母後,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張小兵曾拿父母和老師這兩個角色做比較,他發現父母都是最關心孩子的健康的,所謂對學習的重視其實是在健康的前提條件下開展的,有些學生不理解父母,以為父母整天盯著他們的成績就知道讓他們學習學習再學習,他們是不懂父母的心。相較於父母,最關心孩子成績的是老師,特別是生活在應試環境下的老師,那些老師對生病孩子的種種照顧要麼崇高如父母要麼都是些假,所以有時候張小兵會給他的學生們開玩笑說,老師不是父母,父母永遠是父母,老師終究是老師,父母對孩子,是永恒的守望,老師和學生,是江湖的相忘。身體上沒問題,問題大概隻能在意識和心理上找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過來也影響物質,身體影響心理,心理反過來也製約身體,端端有幾次不想上學就是因為害怕、恐懼和厭煩。這些害怕、恐懼和厭煩張小兵不用到幼兒園裏觀察就能感受到,端端有時候和卓越在家領著她們的布娃娃們玩老師學生,她和卓越當老師,布娃娃們當學生,她們會站在布娃娃麵前模仿幼兒園老師的口吻訓斥說,都坐好!把手背起來!誰要是不聽話老師可不喜歡你們了啊!更有甚者,有幾次她們還朝布娃娃們發脾氣,嘴裏訓斥著用腳朝它們踢,你番唱把我登場,語文課踢完數學課接著踢。目睹這樣的情景,張小兵隻有搖頭苦笑了,他不能說幼兒園裏的老師都是真的這樣對待學生的,然最起碼恐怕是老師輕輕扇動一下翅膀都可能引發學生心裏的一場風暴。端端是個乖孩子老實孩子,她似乎懂得大人上班小孩上學是真理,人人都是這樣走的家家都是這樣過的,所以她一旦有不想上學的想法和念頭,隻要張小兵輕輕地哄上一哄,也就聽話地被送著上學去了。乖孩子老實孩子的乖和老實是她們的保護傘,因為乖和老實,她大概在幼兒園也不會受到過多的批評乃至斥責,所以她的恐懼、害怕和厭煩應該是有限度的可忍受的。張小兵不明白今天早上端端為什麼突然不想上學了,今天早上是星期一的早上,星期一的早上是一張白紙,經過雙休日的休整,經過兩天來爸爸媽媽的嗬護嬌慣疼愛,心情應該像一張平平整整幹幹淨淨的白紙才對呀!應該高高興興愉愉快快地起床洗臉吃飯背起書包上學才對呀!怎麼會不想上學?難道是對雙休日的留戀,雙休日太美了刺激得不想上學?還是雙休日的美爆破了平素常層層淤積起來的恐懼、害怕和厭煩,終於變得不想上學了?或者什麼都不因為,沒有什麼顯的和潛的原因,昨天晚上還好好的,今兒個不想上學就是不想上學——張小兵想到了高中時代有同學拿的人體生物鍾神奇三節律,三節律告訴我們情緒起起伏伏,人一個月中總有那麼幾天情緒低落期,端端就處在自己的情緒低落期?要是這樣,不想上學,在家休息半天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大人還會這樣呢,何況一個孩子?張小兵想,休息半天也耽誤不了什麼,什麼起跑線不起跑線的,都是些嘩眾取寵的賣弄,一個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她的任務就是玩耍,通過玩耍培養自己的行為習慣和興趣愛好,知識的學習是次要的,次要的不能再次要,有多少孩子幼兒園時都能熟背《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可到頭來還不是都如王安石《傷仲永》裏的方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矣”。然張小兵明白,這樣的想法對端端來說是一種奢侈,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奢侈,她要是不去上學了,誰在家陪她呢?要是沒人陪,安全都得不到保證,還不如給送到幼兒園呢,兩者相較取其輕,端端隻能去幼兒園。張小兵明白他不會因為這給領導請假的,因為這給領導請假他張不開口,編個瞎話來請假他更是羞於啟齒,自己要是因為這請假在家陪孩子,哪班上幾十個孩子誰管呢?這不是高尚,這是起碼的道德底線和職業自律。換一個角度看,幼兒園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監獄地牢,說中國教育沒問題,張小兵反對,說中國教育不可救藥,張小兵更反對,且不說中國教育戰線上湧現出的那麼多教育改革家和時代先鋒人物,單看看張小兵和他老婆劉素婷,兩個普普通通的中學教師,就知道中國教育充滿希望,偌大的中國,有多少像他們兩口子這樣的教育人啊!張小兵反對對孩子進行不切實際的“移栽”教育和真空環境下的“精致”教育,現代國人生活條件好了,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小城人把孩子送大城,大城人把孩子送出國,哪個私立學校條件好上哪個等等,這本沒有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何況不窮不苦已經很富裕了呢?問題是不切實際的“移栽”和真空環境下“精致”,已是孩子脫離了爸媽的監管和他生活的熟悉環境,這無異於拔苗助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環境的熏陶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起跑線就在眼前而不在遙遠的天邊,太多太多的教訓使張小兵懷疑孩子的經曆是家長圖省事大撒把的不負責任,或者是為了自己的一張闊起來的臉麵故弄些外國月亮比中國圓之類的玄虛。當然,凡事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張小兵也接觸到許許多多移栽成功和典型精致的案例,正像應試教育也會培養出人才,胡同裏也會成長出優雅一樣,一切具有兩麵性,張小兵追求順其自然,他知道自己沒有能力使女兒端端享受高端非常的“移栽”和“精致”,他也不去多想自己有朝一日飛黃騰達了會送給女兒什麼樣的教育,他隻希望女兒平常日子等閑過,和許許多多普普通通的中國孩子一樣,該學習時學習該休息時休息,該和小朋友們玩耍時玩耍該和他們爭鬥時爭鬥,爭鬥是一種成長,生存是一種鍛煉,沙化的苗木堅韌,耍土的孩子健康,一個鳥兒兩隻爪,樹大自直女大自巧……

百轉千回心頭過,千回百轉一瞬間,目光最後定格在端端身上,張小兵慈愛地看著女兒,柔情蜜意,守望無限。端端趴在餐桌上,頭枕胳膊,側腦虛忘,身體鬆弛,無精打采。心底悠悠一聲歎,張小兵忍不住愛憐地想,許多年後,女兒是否會想起這個早上,這個她小時候不想上學的早上?即便會想起,她是否能知道,他的老爸,這個早上的思緒萬千感慨萬端呢?想到這裏,張小兵不禁嘿兒一聲笑了,渾身自嘲,幾多幽默。

端端正過頭來,不明就裏地看了一下爸爸,旋即,他又歪過去了。

放下飯碗,張小兵對女兒說:“咱不在家吃了,咱上彩霞小吃店吃去!咱也不管你媽媽的要求了,咱就要喝那裏的胡辣湯,喝一頓胡辣湯上火也不會上到哪兒去,咱倆都保密著不告訴你媽媽,好不好?”

趴在餐桌上,端端無動於衷。

張小兵進一步表示說:“來!讓爸爸抱上,爸爸抱著乖乖下樓去!”說著,張小兵把手伸向女兒。

觸及的一刹那,端端劇烈晃動,躲避樣地把手摔開去。

鬆開雙手,張小兵惱了,他正色說道:“端端,你真的不想上學去了嗎?你要是不想上學,爸爸可上班去了啊,你一個人在家呆著吧!家屬院裏的小朋友都上學去了,大人也都上班去了,你一個人在家呆著吧!”說完,張小兵呼喊:“端端?端端!”

端端不吭聲。

張小兵最後通牒樣地大聲宣告說:“爸爸不管你了啊?你一個人在呆著吧!爸爸可上班去了啊?”

端端還是不吭聲。

張小兵誇張地挪開椅子,咚咚咚地走進臥室,衣裳架上拿起外套披掛在身,床頭櫃上抓起手機,咚咚咚地走出來,擰開門,咣咚一下,他關上門,走出來。

門外,張小兵不由自主地把眼睛擱到貓眼上麵,他想望望女兒在幹些什麼,他什麼也看不到。變化一種方式,張小兵把耳朵貼在防盜門上麵,看不到他想聽聽,聽聽女兒在屋子裏幹些什麼,同樣,他什麼也聽不到。張小兵不死心,屏聲靜氣,凝心聚力,耳朵在防盜門上麵遊移著,尋找著諦聽的最佳位置。堅固的防盜門厚重、冰涼,麵無表情,拒人千裏之外。樓上傳來了咣咚的關門聲,接著響起卓越的媽媽提醒卓越的聲音:“記住不要憋屎憋尿,那樣對身體不好,課堂上急著上廁所嘍舉手給老師請假,記住嘍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