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供方監管銜接。新農合與醫療救助選擇的定點醫療機構需要盡量保持一致。部分地區的縣級醫院是醫療救助定點醫院而鄉鎮衛生院卻不是,如果救助對象在鄉鎮衛生院住院,其就隻能得到新農合的補償,這不僅浪費了醫療資源,而且損害了救助對象的利益。
第四,信息管理銜接。要使醫療機構對救助對象和患大病群眾實施直接減免服務,兩種製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必須達到一定程度。如果整合新農合、醫療救助的信息管理平台和醫院信息管理係統,其工作效率就將會大大提高。
3.東台市新農合與醫療救助管理、服務與監管層麵銜接的創新
2004年起,東台市作為江蘇省的新農合試點縣市之一,開始全麵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同時積極探索建設新農合與醫療救助製度銜接機製。曆時五年逐步建成了資助參合、基本診療費用減免、新農合補償、醫療救助、慈善大重病救助“五位一體”的困難群眾多元醫療救助機製。2013年,政府資助28174名困難群眾參合。新農合就診331.04萬人次,補償26707.04萬元;醫療救助42.6萬人次,救助2768.23萬元。2008年5月該市醫療救助實施方案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城鄉醫療救助優秀方案獎”。同年12月被江蘇省民政廳、衛生廳、財政廳、勞動廳聯合發文向全省推廣“東台模式”。
3.1東台模式的製度設計嚴密
該市先後出台了《東台市醫療救助資金管理辦法》等一係列規章製度,明確了由市衛生局牽頭,市合管辦具體分工負責,市民政局確定救助對象信息,市財政局籌集救助資金,市審計局監督救助行為,實行一個醫療救助平台,多方共同參與救助的機製。醫療救助形式分兩個層次,一是資助五保戶等8種對象參加新農合,享受相關醫療待遇;二是經新農合補償後,同步對個人自負部分給予適當的醫療救助。
3.2東台模式的信息平台健全
醫療救助資金的使用麵廣、量大。傳統手工方式,操作繁瑣,程序複雜,周期很長,無法及時救助。該市為實現醫療救助資金“專戶管理、統一核算、封閉運行、直接到人”的管理要求,與新農合市鎮村實時結報平台互聯共用、同步救助。
3.3東台模式的監管機製嚴格
為管好、用好醫療救助資金,全麵實施醫療救助資金責任管理製度。《東台市醫療救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市民政部門對農村五保戶等三種困難對象的真實性、有效性負責;社區(村)委員會對無自救能力的救助對象的真實性審核負責;各鎮合管辦對在收費窗口直接支付的醫療救助資金負責,市合管辦對各種形式醫療救助資金的支付負責管理。同時接受審計等部門的監督和檢查。
4.結論
新農合製度與醫療救助製度是兩種不同、不可互替的製度。兩種製度無縫銜接,除了需要設計製度銜接的細節、改進製度執行機構、完善製度支持機製、構建監督機製等措施外,更需要充分調動農民的主動性、積極性,並獲得全社會的支持和監督,隻有這樣,才能確保製度執行順利,從根本上有效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參考文獻:
[1]宋明達.農村醫療救助製度現狀的分析及建議[J].商業現代化,2009(10).
[2]肖雲,夏茹.農村醫療救助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銜接模式的比較研究[J].企業家天地,2011(1).
[3]李沛露,馮顯威.我國農村醫療救助製度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