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小企業的他救與自救(1 / 2)

封麵秀

作者:穀文

“這是一個不被重視的群體。”中國財稅博物館館長,前浙江省財政廳廳長翁禮華在西湖岸邊的暴雨中,對中小企業的現狀做出了一個判斷。

浙江省的中小企業一直處於一個很微妙的境地。說它微妙,是因為全浙江省的企業中,有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這個“絕大多數”並非誇張,據浙江省財政廳提供的數據稱,中小企業在浙江省內占企業比重達99.9%,大企業屈指可數。所以浙江省財政廳有關人員笑稱,隻要提到省裏對企業的支持,基本上都指的是中小企業。作為巨大財政收入來源的大型企業在浙江倒成了稀缺品。

也正因此,我們選擇了浙江省作為中小企業生存狀態調查的中心。

但就算是幾乎全民皆有小企業的浙江,對中小企業的前景判斷,似乎也不那麼樂觀。

不被重視的邊緣

一路走來,我們發現,中小企業不被重視,並非是被單一方麵所忽略,而是逐漸陷入了一個“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境地。

其一是來自於融資機構的懷疑。自金融危機之後,中小企業在各種融資機構,主要是各商業銀行的信用度被不斷下調。一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主管稱,中小企業在競爭激烈的東部沿海城市的信用額度已經達到了曆史最低點。甚至出現了隻許還不許借的勢頭。而所謂中小企業的“小”,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流動資金的缺乏上。融資機構的這一行為,無疑是讓本來就在通貨膨脹的現在活的不是很好的中小企業雪上加霜。

而中小企業對於財政部門的印象並非是不管不顧。很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不知道財政能夠幫助他們做什麼。在我們采訪的幾家企業中,所有受到過財政支持的企業均表示,財政對於中小企業的幫助力度巨大。但這個“巨大”的幫助弱點就在於,它是一個非主動性、非長久性的。而現在每天都活在心驚膽戰中的中小企業隻要稍微一錯神的功夫,就錯失了獲得財政幫助的機會。

必然存在的中小企業

誠然,中小企業在許多方麵都有缺陷。而這些缺陷並非可以通過他們的後天努力彌補。與浙江相鄰的江蘇省也是一個擁有相當多企業的企業大省,但他們的企業規模配比卻並非以中小企業為主,而是主力發展大型企業。江蘇財政認為,在企業自身方麵,大企業由於資金雄厚,技術人員眾多,因此在抗風險方麵和成本控製等等方麵都有很大的優勢。而對於財政來說,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對於財源建設的幫助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語的。

正所謂船小好調頭,浙江省的中小企業對於風險的態度往往不是抗拒而是及時通過技術改造和轉型等方式規避風險,這是大企業所無法企及的。但問題也出在“船小”上。由於企業規模小,中小企業往往處在一個資金剛剛可以維持運轉的程度上。隻要產品、資金、運輸等等環節中的任何一個出了毛病,對於脆弱的中小企業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但浙江省財政廳企業處處長俞建人表示,中小企業,特別是關係到百姓生活的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是永遠無法被大型企業所替代的。因此近幾年,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浙江省出台了一係列的財政政策措施,並初步形成了工業、服務業、外經貿等政策體係,從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來看,浙江省做了許多工作。基於版麵有限,我們隻列出其中的一部分較有借鑒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