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食物相克:搭配不當會傷身(5)(1 / 2)

按照中醫的說法,口瘡的起因多由於心火或胃熱。麥醬性味甘鹹,製作時必放辣椒、花椒、茴香等香料,此皆辛熱動火之物;另外,古人還有“鯉魚至陰之物,陰極則陽複”的說法,如《素問》中就說:“魚熱中,多食之能發風熱。”由於麥醬與鯉魚皆能引發風熱,心火上炎則舌瘡,胃火上炎則口靡。所以鯉魚與麥醬合食,久之必發口瘡。

4.燒魚時不宜早放薑

燒魚時,放一些生薑可以去腥增鮮,但過早地放入生薑,魚體浸出液中的蛋白質會影響生薑,使薑不能發揮去腥作用。魚體的浸出液略偏酸性(pH值5.5左右)時,放入生薑,其去腥的效果最佳,因此,燒魚時應在魚的蛋白質凝固後再加入生薑以發揮去腥增香的效能。

5.硫磺與饅頭不宜同食

蒸饅頭用硫磺熏,雖然潔白好看,但對人體是有害的。因為硫與氧發生反應,產生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亞硫酸。亞硫酸對胃腸有刺激作用,而且會破壞維生素B1,影響鈣的吸收。工業用的硫磺含有砷,容易發生砷中毒。因此,蒸饅頭不宜用硫磺熏蒸。

安全提醒:白酒不能代替料酒來炒菜

很多人在做飯時把白酒當料酒用,其實這種替代方法是不對的。料酒就是黃酒,一般酒精含量不高,酒中乙醇揮發後,可以去除魚、肉的腥味。

由於黃酒中含有很多的糖分和氨基酸,可以增加菜肴的香氣,調劑鹹和甜的味道,使菜肴口感更好。而白酒的酒精度數普遍都比黃酒高很多,尤其是乙醇的含量往往對肉的蛋白質會起破壞作用。而白酒的含糖量要比料酒低,如果烹入菜肴後,魚、肉會沒有味道,效果比料酒差了許多。

六、飲品的不當搭配

茶與相關食物相克

1.茶與雞蛋不宜同食

有人愛吃茶葉蛋,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茶水煮雞蛋,茶的濃度很高,濃茶中含有較多的單寧酸,單寧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雞蛋為高蛋白食物,所以不宜用茶水煮雞蛋食用。

2.茶與酒不宜同食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酒後都愛飲茶,想達到潤燥解酒、消積化食、通調水道的功效,但這對腎髒是不利的。因為酒後飲茶,茶堿產生利尿作用,這時酒精轉化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堿的利尿作用而進入腎髒,乙醛對腎髒有較大的刺激性,從而易對腎髒功能造成損害。於是腎寒、陽痿、小便頻濁,睾丸墜痛等症狀接踵而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說:“酒性純陽,具味辛甘,升陽發散,其氣燥熱,勝濕祛寒。酒後飲茶傷腎髒,腰腳墜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消渴攣痛之疾”。

另外,酒精對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濃茶同樣具有興奮心髒的作用,酒後飲茶,使心髒受到雙重刺激,興奮性增強,更加重心髒負擔,這對於心髒功能不佳的人更是不相宜的。

3.茶與羊肉不宜同食

飲茶已成為不少人的一種嗜好和習慣。因而,有些人在吃羊肉時也飲茶,或吃完羊肉後,馬上飲茶。這種做法有害於健康。

羊肉,肉香味美,營養豐富,禦寒能力強。我國曆來有“冬吃羊肉”的說法,因為羊肉性溫,能給人體帶來熱量。中醫認為,羊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之妙品,是一種良好的滋補強壯食品。由於羊肉含鈣質、鐵質,高於豬、牛肉,所以吃羊肉對肺病,如肺結核、氣管炎、哮喘和貧血、產後氣血兩虛及一切虛寒症狀最為有益。

雖然時常吃一些羊肉對身體大有裨益,但在吃羊肉喝茶時,羊肉中豐富的蛋白質能同茶葉中的鞣酸“聯姻”,生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對腸道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的蠕動減弱,大便裏的水分減少,容易發生便秘。對已有便秘的人來說,吃羊肉喝茶水,更是雪上加霜。 。

所以,不宜邊吃羊肉邊喝茶。吃完羊肉後也不宜馬上喝茶,應等2~3小時再飲茶。

4.茶與藥不宜同食

茶葉中的鞣酸可與某些藥物(如硫酸亞鐵片、枸檬酸鐵銨、黃連素等)起化學反應而產生沉澱,影響藥物吸收。如果用茶水服用鎮靜藥(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則茶葉中的咖啡因和茶堿等興奮劑就會使藥物的鎮靜作用抵消或減弱。因為藥物種類很多,不容易掌握,所以一律用溫水送服,有益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