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罐又稱竹筒,是用堅實成熟的老竹子製成,罐身長8~10厘米,口徑在3.3厘米、5厘米、7厘米不等。竹罐為圓柱形,中間略粗,兩端稍細,形似腰鼓一般,口底和四周較平整光滑。
竹罐的優點是輕巧價廉,耐用,且不易破損,但由於幹燥後易爆裂或漏氣,因此在使用前應當先用溫水浸泡數分鍾。
陶瓷罐是使用陶土燒製而成,罐身長4~9厘米,口徑在3~8厘米不等。陶瓷罐呈圓柱狀,中間略大,口底平正,罐身光滑。
陶瓷罐的優點是吸拔力
大,而且由於內外壁上了一層釉,因此可以減輕皮膚的痛感。
但它也有一定的缺點,如罐身較重,容易破損,無法透過表層觀察罐內皮膚的變化。在這些缺點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易破損,因為陶瓷罐一旦毛口出現破損,就會失去吸拔的能力。
玻璃罐顧名思義就是使用耐熱的硬玻璃吹製而成,按口徑及罐身的大小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型號,常用於針刺後拔罐,使用時可根據拔罐部位選擇大小適合的玻璃罐。玻璃罐的罐口小、罐身大,且罐口的邊緣略微向外凸,形似笆鬥一般。
玻璃罐的優點是透明,能夠在拔罐的過程中觀察到皮膚發生的變化,但由於材質的缺陷,它的導熱性非常快,很容易燙傷皮膚;材質脆硬,容易破損。
金屬罐的規格、型號與陶瓷罐和玻璃罐相似,一般多用銅、鉛、不鏽鋼等金屬材料製成,主要用於火力排氣法。
金屬罐的優點是消毒便利,而且比較結實。缺點是價格較貴,導熱性快,極易燙傷皮膚,而且無法觀察應拔部位皮膚的變化。
抽氣罐是最現代的罐具,它是將罐具與抽氣器連接在一起,上部為抽氣器,下部為罐體,材質多使用玻璃或者塑料。
抽氣罐與傳統火罐的不同之處在於,使用起來非常便利,無須點火,不易燙傷;便於觀察皮膚的變化;能隨意調節對穴位的吸附力度;放氣時不會造成疼痛。
拔罐的輔助工具
在進行拔罐時,除了罐具之外,還要用到一些相關的輔助工具,這些輔助工具能夠對拔罐效果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通常以下幾種拔罐輔助工具最為常見。
燃料在火罐法中使用,多是濃度為75%~95%的酒精棉球。高度數的白酒也可以代替酒精作為燃料使用。
鑷子多用在內火法,通常是用來夾住點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內繞一周,使火罐內均勻受熱。
常用的消毒清潔用品是酒精脫脂棉球、毛巾、紙巾等,一般用於拔罐前後清潔皮膚。其中毛巾和紙巾應當選用質地柔軟,且對皮膚無刺激性、無傷害的天然纖維織物。
常用的拔罐介質為凡士林、石蠟油以及各種中藥、拔罐油等。在拔罐前將其塗抹在需要拔罐的部位和罐口,凡士林、石蠟油能起到潤滑的作用,可加強皮膚和拔罐之間的密合度,防止燙傷和疼痛感,多用於保健性拔罐;中藥介質能促進拔罐功效,多用於治療性拔罐;拔罐油則兼具二者的特點,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鎮痛的作用,而且滲透性較強,潤滑性較好,在拔罐前塗抹可以保護皮膚、預防感染、減輕疼痛、加快病邪排出等。
應當注意的是,如果將紅花油作為拔罐介質應當謹慎挑選罐具,因為紅花油對罐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很可能會縮短罐具的使用壽命。
針具通常用在刺絡拔罐法及針罐法,常用的針具有針灸毫針、三棱針、皮膚針等幾種。
把握拔罐時間
當罐拔於皮膚上時,由於負壓會牢牢地吸住皮膚。對於吸附的時間,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要剛剛好,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拔罐的作用。
若是時間留得少了,皮膚不能足夠地充血、瘀血,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但是,如果時間留得長了,使用火罐時又極易灼傷或燙傷皮膚。
一般來說,大火罐吸力較強,每次可以留罐5~10分鍾;小罐吸力相對較弱,每次可以留罐10~15分鍾。但是對於兒童來說,留罐時間應比成人稍短。同時對於體質虛弱、正氣虧虛的患者也應該減少留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