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
(1)鴿蛋煮熟,去殼備用。
(2)阿膠放入20毫升清水中蒸至融化。
(3)鍋中熱少許油,爆香蔥、薑,放入西蘭花煸炒,倒入300毫升水,放入阿膠水、鴿蛋,文火煲25分鍾。每日1次,每次吃鴿蛋2個,喝湯吃菜。
頭痛是最常見的一種病症,它可能是一種獨立的症狀,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伴隨症狀。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都會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痛苦。頭痛的症狀為自覺頭部疼痛,疼痛呈多樣化,有脹痛、隱痛、刺痛、跳痛、重痛、鈍痛或竄痛。其中,外感頭痛中,風寒頭痛者一般有怕風怕冷、口不渴、舌苔薄白等表現;風熱頭痛者一般表現為頭脹痛,且有發熱、口渴欲飲等表現。外感風寒或風熱,上呼吸道感染,患有高血壓病或者顱內高壓等血管疾病及神經係統疾病,偏頭痛,神經功能性頭痛,患有某些眼、耳、鼻等頭部或五官疾病都可能會引起頭痛。想要徹底根治頭痛,不能隻依靠藥物,而是要究其根源,對症治療,才能將引發頭痛的病根連根拔除。中醫認為,頭痛與外部寒邪的侵擾、暑濕進入、肝陽上亢等關係密切。
頭痛
【取穴】印堂穴、太陽穴、曲池穴、列缺穴、合穀穴、外關穴、大椎穴、風池穴、腎俞穴、太衝穴、關元穴、三陰交穴、心俞穴、脾俞穴、豐隆穴
【方法】
【留罐法:適於外感頭痛】
(1)將抽氣罐或者火罐在印堂穴、太陽穴、曲池穴、列缺穴、合穀穴、外關穴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
(2)將抽氣罐或者火罐在大椎穴、風池穴(單側或雙側,如選單側可交替拔罐)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
以印堂穴、太陽穴、風池穴、列缺穴為主穴,風寒頭痛配穴選外關穴、合穀穴,風熱頭痛配穴選曲池穴、大椎穴。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留罐法:適於內傷頭痛】
將抽氣罐或者火罐在腎俞穴、太衝穴、關元穴、三陰交穴、心俞穴、脾俞穴、豐隆穴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
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走罐法】
(1)先在皮膚上塗抹油性按摩介質,然後將罐吸拔於背部。
(2)沿著脊柱正中督脈及兩側膀胱經循行路線來回走罐,直至皮膚潮紅。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天麻燉兔肉】
材料:兔肉100克,天麻15克,菊花30克,生薑、鹽各適量。
做法:
(1)材料洗淨,兔肉切塊,焯燙去血水。
(2)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中,加入開水適量,加蓋。
(3)蒸鍋水煮沸,放入燉盅,文火隔水蒸3個小時,食用時調味。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又稱為變態反應性鼻炎,是身體對過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現的以鼻黏膜病變為主要特征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多見於青少年。過敏性鼻炎通常表現為突然出現鼻癢、鼻塞、噴嚏、咳嗽、流清涕、嗅覺減退等表現,並反複發作。本身為過敏性體質,或者精神、內分泌失調,遭遇氣溫變化、化學氣體、花粉、藥物、煙塵等過敏原都可能導致過敏性鼻炎的發生。過敏性鼻炎雖然對生命並無威脅,但卻會給患病人群帶來極大的痛苦,如病情中重者會對大腦神經等造成影響,並會引發鼻甲息肉病變,所以需要特別重視。
【取穴】神闕穴、風池穴、肺俞穴、迎香穴、中脘穴、脾俞穴、腎俞穴
【方法】
(1)將抽氣罐或者火罐在風池穴、肺俞穴、神闕穴、迎香穴,或神闕穴、中脘穴、脾俞穴、腎俞穴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
(2)起罐後可以用艾條溫灸神闕穴5~1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腎虛型:蓯蓉金櫻羊肉粥】
材料:肉蓯蓉15克,金櫻子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細鹽少許,蔥白2根,生薑3片。
做法:
(1)將肉蓯蓉、金櫻子水煎去渣取汁。
(2)放入羊肉、粳米同煮粥。
(3)粥熟後放入鹽、生薑、蔥白稍煮即可。
【風寒型:蔥白紅棗雞肉粥】
材料:紅棗10枚(去核),蔥白5根,雞肉連骨100克,芫荽10克,生薑10克,粳米100克。
做法:
(1)將粳米、雞肉、生薑、紅棗先煮粥。
(2)粥成再加入蔥白、芫荽,調味服用,每日1次。
【風熱型:桑葉杏仁粥】
材料:桑葉9克,菊花18克,甜杏仁9克,粳米60克。
做法:
將前二味藥煎水去渣,加甜杏仁、粳米煮粥食之。每日1劑,連服數劑。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內的一種炎症,通常發生在鼻腔黏膜以及黏膜下層,本病是由於急性鼻炎反複發作或治愈不徹底引起的。主要症狀為:鼻塞有間歇性與交替性特點;嗅覺減退,說話鼻音,呼吸困難,黏液性鼻涕增多,並可能會流入咽喉;鼻部脹痛,並伴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頭痛、易疲倦等症狀。中醫認為,慢性鼻炎多與髒腑受損有關,並將其分為風寒化熱型和肝膽火旺型。其中,前者是由於風寒侵肺導致肺氣失宣,鬱熱釀為濁液壅於鼻竅內形成的;後者則是由於肝膽火上升於鼻竅,引發慢性鼻炎。
【取穴】肺俞穴、迎香穴、合穀穴、足三裏穴、大椎穴、曲池穴、風池穴、太衝穴
【方法】
(1)取肺俞穴、迎香穴、合穀穴和足三裏穴,用罐具吸拔於穴位處,留罐15~20分鍾。
(2)風寒化熱型加拔大椎穴、曲池穴和風池穴,肝膽火旺型加拔太衝穴。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