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常見病拔罐(1)(3 / 3)

【絲瓜藤豬肉湯】

材料:近根部絲瓜藤1~1.5米,瘦豬肉60克,鹽、蔥、薑各適量。

做法:

絲瓜藤剪小段,瘦豬肉切塊,將絲瓜藤與瘦豬肉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煮熟,調入鹽、蔥、薑等,飲湯吃肉。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

牙痛

牙痛是常見的多發病,通常表現為牙齦紅腫、疼痛,難以咀嚼,或疼痛不能碰,遇到冷熱酸甜等刺激可加重。患有牙齒本身、齲齒、牙周炎、頜竇炎等疾病,過食辛辣或過酸、過甜、過冷的食物,患有某些神經係統疾病(如三叉神經痛)等都可能會引起牙痛。在臨床上將其分為三種類型:胃火牙痛、風熱牙痛以及虛火牙痛。

【取穴】下關穴、頰車穴、合穀穴、風池穴、大椎穴、胃俞穴、腎俞穴、大杼穴

【方法】

【留罐法】

(1)將抽氣罐或者火罐在下關穴、頰車穴、合穀穴、風池穴、大椎穴、胃俞穴、腎俞穴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

(2)下關穴、頰車穴、合穀穴、風池穴為主穴,風熱證配穴選大椎穴,胃火證配穴選胃俞穴,腎虛證配穴選腎俞穴。每日1次,痛止即止。

【走罐法】

(1)先在皮膚上塗抹油性按摩介質,然後用閃火法將罐吸拔於大杼穴。

(2)沿著足太陽膀胱經大杼穴-胃俞穴線路自上而下走罐,直至皮膚潮紅。每日1次,痛止即止。

【虛火上炎型:貽貝蓯蓉黑豆湯】

材料:貽貝(淡菜)、肉蓯蓉各30克,黑豆150克。

做法:

材料洗淨,肉蓯蓉切片,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1小時。

【風熱侵襲型:綠豆雞蛋糖水】

材料:綠豆100克,雞蛋1個,冰糖適量。

做法:

材料洗淨,綠豆搗碎,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綠豆爛熟。出鍋前打入雞蛋,加入冰糖適量,攪勻即成。

【胃火上蒸型:蘆根竹茹粥】

材料:鮮蘆根100克,竹茹20克,粳米100克,生薑10克。

做法:

鮮蘆根切成小段,與竹茹同煎取汁。在湯汁中加入粳米,同煮粥。粥將熟時加入生薑,略煮即可。

慢性咽炎是上呼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發炎部位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發病原因多種多樣。表現為咽部疼痛,咽部幹燥發癢、灼熱、有異物感,聲音粗糙嘶啞或失音,咽部黏膜因充血而增厚。此外,咽部附著黏膩液狀物,還會引起咳嗽、吐黏痰。慢性咽炎是由於急性咽炎反複發作或未治愈,或者粉塵、煙酒、有害氣體刺激以及全身性疾病造成的。中醫認為,慢性咽炎是由於虛火上炎,灼傷陰津,致使咽喉失濡養所致,在臨床上分為外感風熱、肺胃熱毒、虛火上炎三種。

慢性咽喉炎

【取穴】廉泉穴、扶突穴、天突穴、肺俞穴、腎俞穴、尺澤穴、太淵穴、合穀穴、三陰交穴、太溪穴、照海穴、大杼穴、大椎穴

【方法】

【留罐法】

將抽氣罐或者火罐在廉泉穴、扶突穴、天突穴、肺俞穴、腎俞穴、尺澤穴、太淵穴、合穀穴、三陰交穴、太溪穴、照海穴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走罐法】

在皮膚上塗抹油性按摩介質,將罐吸拔於大杼穴、大椎穴,然後沿著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循行線路來回走罐,直至皮膚潮紅。每周1~2次,5次為一個療程。

【桑菊杏仁茶】

材料:桑葉、菊花、杏仁各10克,冰糖適量。

做法:

將杏仁搗碎後,與桑葉、菊花、冰糖共置保溫瓶中,用沸水衝泡,加蓋悶15分鍾,代茶飲,每日1劑。

【雙根大海茶】

材料:板藍根15克,山豆根、甘草各10克,胖大海5克。

做法:

共置保溫瓶中,用沸水衝泡,加蓋悶20分鍾,代茶飲,每日1劑。

耳鳴

耳鳴是聽覺出現異常的一種反應症狀,通常發作時耳鳴者會感覺到耳內有鳴響聲。耳鳴的音量大小不一,有的如潮聲,有的如吹笛聲,但不管哪種都會影響正常聽覺。中醫認為,引發耳鳴的原因可根據虛實證來分,實證是指肝膽風火上逆或痰熱鬱結,導致經氣閉阻引起的;虛證則是腎精虧虛使經氣無力上行導致的。

【取穴】大椎穴、肝俞穴、膽俞穴、身柱穴、中渚穴、俠溪穴、太衝穴、丘墟穴、翳風穴、支溝穴、外關穴、行間穴、聽宮穴、聽會穴、太衝穴、陽陵泉穴、足三裏穴、尺澤穴、曲池穴、腎俞穴、命門穴、太溪穴

【方法】

【刺絡拔罐法、火罐法】

(1)取大椎穴、肝俞穴、膽俞穴、身柱穴,拔罐時間約為15分鍾。

(2)起罐後,采用三棱針點刺中渚穴、俠溪穴、太衝穴、丘墟穴,至出血時為止,再用抽氣管吸拔穴位。每日拔罐1次,隔日1次。

【火罐法】

(1)取聽宮穴、聽會穴、翳風穴,用罐具吸拔穴位,留罐15~20分鍾。

(2)肝膽火旺型加拔太衝穴、陽陵泉穴,痰熱鬱結型加拔足三裏穴、大椎穴、尺澤穴、曲池穴,腎精虧損型加拔腎俞穴、命門穴、太溪穴。每日1次。

【肉蓯蓉燉羊腎】

材料:羊腎1對,肉蓯蓉30克,胡椒粉、味精、精鹽適量。

做法:

(1)先將羊腎剖開,去除其中白色筋膜和躁腺,然後用清水衝洗幹淨;肉蓯蓉洗淨,切片。

(2)將羊腎與肉蓯蓉一同放在砂鍋中,加入清水用武火煮沸,然後改為文火燉煮30分鍾,直至羊腎熟爛。

(3)撈去肉蓯蓉片,在鍋中加入適量胡椒粉、味精和精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