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治療胃虛寒症,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瀉泄的作用。
蓮子粥
蓮子50克,糯米50克,紅糖1匙。
(1)蓮子用開水泡脹,削皮去心,倒入鍋內,加水,小火先煮半小時備用。
(2)將糯米洗淨倒入鍋內,加水,旺火10分鍾後倒入蓮肉及湯,加糖,改用小火燉半小時即可。作早餐或下午當點心吃。
有補中燥濕、健脾暖胃、止瀉斂汗、安神固精的功效。適合於胃寒怕冷,遇冷則瀉,睡眠不佳的病人。
桂圓石斛湯
桂圓8個,石斛10克,白糖少許。
桂圓去殼,同石斛一起放鍋中,加水,加白糖,小火燒沸一刻鍾即可,不可久煮。作點心吃。
具有補脾健胃、補心益智、除煩熱的功能。胃熱重出現舌苔黃者,可加入洗淨的竹菇6克同煮。
瑞香湯
山藥120克,烏梅、甘草各30克,陳皮、木香各3克。
將以上諸藥研為末,每次取適量做湯服食,每日2次。
主治肝脾不和、胃脘脹痛,大便溏薄等。
孩子患上胃炎,多是因為飲食不合理,三餐不定時造成的。因此,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飲食,就能有效促進疾病的康複。
茴香豆可養胃。
茴香豆可入肚暖胃,胃寒易致胃痛,保持胃一直處於溫熱狀態,是保護胃的最好方式。
胃炎病人多喝牛奶好處多。
喝牛奶有鬆懈胸肌、緩解疼痛的作用,但牛奶喝得太多反而會刺激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令胃潰瘍病情惡化。
胃炎患兒應少吃刺激性食物。
因為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胃液分泌或使胃黏膜受損,因此應盡量避免食用。
胃病患兒吃酸性水果應在飯前食用。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酸度較高的水果,如鳳梨、桔子等,應在飯後攝食,這樣對潰瘍的患兒不會有太大的刺激。
胃病患兒不宜吃產氣的食物。
因為產氣食物會使患兒有飽漲感,應盡量避免攝食,以免加重病情。
大蒜具有殺菌作用,胃炎患兒可適量生食。
這是不正確的,生蒜會刺激胃酸分泌,且生蒜中的辣素對胃腸黏膜有較強刺激作用,有胃腸道疾病尤其是有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人不宜生吃大蒜,須熟食。
如何在秋季養好寶寶的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許多小地方往往易被忽視而致腸胃生病,尤其是在秋季,那麼,如何才能養好寶寶的胃呢?
注意保暖。在秋季,患有慢性胃炎的患兒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
注意忌嘴。胃病患兒不能吃過冷、過燙、過黏、過硬、過辣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另外,給寶寶服藥時最好在飯後,以防刺激胃黏膜而致病情惡化。
細心調養。胃病患兒的秋季飲食應以溫、軟、淡、鮮、素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防止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麵而加重病情。
加強鍛煉。腸胃患兒要結合自己的體質,適度的進行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疾病的複發。
安心靜養。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的發生與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患兒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發生。
防燥潤肺寶寶吃什麼
一向乖巧聽話的瑩瑩,這兩天一反常態,發起了脾氣,媽媽給她做最愛吃的飯菜,瑩瑩也不領情,嘟著小嘴巴,生悶氣。就連學校的老師都反應孩子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講,還經常與其他同學鬧矛盾。
孩子到底怎麼了?瑩瑩的種種表現令父母惴惴不安,仔細觀察後,媽媽發現孩子不僅脾氣大變,身體似乎也有些異常,鼻子幹幹的,聲音也有些沙啞,前天還流了鼻血。於是,媽媽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說,瑩瑩隻是“染”上“秋燥”,並無大礙,隻要適當調養,孩子會很快好起來的。
秋燥是指在秋季出現的以幹燥為特征的病變。秋季久晴少雨、秋陽暴烈,使空氣濕度下降,水氣減少,幹燥度增大,“燥邪”侵入體內後,就會引起一係列症狀。兒童“染”上秋燥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口唇幹裂。幹燥的環境會吸收口唇黏膜細胞內的水分,使孩子口唇黏膜細胞發生脫水,以致口唇黏膜幹燥起皺,嚴重時還會起皰、皸裂、糜爛。
2.皮膚幹燥。孩子皮膚的真皮及纖維組織較薄,且保留水分、抵抗幹燥的能力差。所以,在秋季,寶寶的皮膚會更加幹燥,輕者脫屑,重者皸裂。
3.鼻子幹澀發癢。秋季,空氣幹燥,鼻黏膜分泌的液體揮發快,鼻腔易幹澀發癢。由於孩子鼻黏膜中的毛細血管豐富,細小又極為脆弱,倘若挖鼻孔太過用力,就可致鼻黏膜的毛細血管破裂。
4.幹咳。肺髒比較嬌嫩,對幹燥特別敏感。孩子的肺髒更是如此,所以,孩子秋季會經常燥咳。另外,身體陰虛或消瘦的孩子,因體內津液不足,也易燥咳。
5.咽幹咽痛。喉嚨幹燥是秋季常出現的一種症狀,具體表現為咽喉腫痛、嗓子沙啞。因為咽部運動時感覺疼痛,所以孩子不想說話,喝奶、吃飯時都會哭鬧。
6.便秘。秋季風大雨少,氣溫幹燥,天氣轉為涼爽後,如不注意補充水分,汗多的孩子,尤其易產生便秘,常數天甚至一星期都不能順利拉一次,即便拉出,量也很少,且成幹燥的顆粒狀。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症狀,就是秋燥的表現,父母一定要引起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緩解孩子秋燥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