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寒地凍,為了做好禦寒保暖工作,父母常常給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把孩子包裹得嚴嚴實實,認為隻要注意保暖,就可以讓孩子少生病,平平安安地“過冬”了,其實不然。
保暖隻是冬季養生的基本措施,要想在這個天寒地凍的季節,讓孩子少生病,合理安排飲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既能增強了孩子的體質,又對疾病起到了預防作用,是平安過冬的最佳選擇。
冬季飲食健康提醒
冬季,天氣寒冷,自然界的生物都進入了匿藏、冬眠狀態,以蓄養生命的活力,這種現象,中醫學稱之為‘養藏’。這也體現了冬季養生要順應體內陽氣潛藏,以斂陰護陽的原則,“去寒就溫”,做好保暖工作,防止損害人體的陽氣。
防止身體的陽氣外泄,合理飲食是很重要的舉措,冬季飲食應以保陰潛陽為原則。首先,要增加攝入食物的熱量。在三大產熱營養素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保持在平時的需要水平,並提高糖類、脂肪的攝取量,如多吃芝麻、核桃等。
其次,多吃溫熱食物。中醫學認為“和血行氣,壯神禦寒”,寒冷的冬季吃些溫熱的食物能增進食欲,消除疲勞,最好能適當增加一些苦味食物,以補心氣、固腎氣。而不能吃生冷和黏硬的食物,防止損傷脾胃。對於孩子來說,冬季喝些熱粥,是非常不錯的,不僅可以禦寒,還能預防感冒。
第三,冬季合理進補。從冬至開始,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逐漸回升,此時進補更易於蘊藏而發揮效能,使虛弱的身體得到最佳的調養。民間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之說,可見,冬季進補是多麼重要呀!
冬季天氣寒冷,很容易使孩子生病,如能科學地食補也是防治疾病的不錯方法,冬季進補應補機體之虛,糾陰陽之偏。如羊肉味甘性熱,能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牛肉味甘,專補脾土;雞肉甘而微溫,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凡虛勞羸瘦者皆可用之。
還有一點,很容易被人們忽視,那就是冬季要讓孩子多喝水,冬季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才能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所以,冬季一定要提醒孩子多喝水,如早晨喝薑茶暖身體,把薑和花茶或紅糖一起衝泡,即可服用。
總體說來,冬季飲食養生要以“藏熱量”為主,科學食補,多食羊肉、鵝肉、鴨肉、蘿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同時,還要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因為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偏亢的腎水更亢,使心陽的力量減弱。
(第一節)冬季,讓孩子吃得溫暖又強壯
冬食羊肉健身防病
黎子體質一向很弱,每到冬天,黎子的身體都備受考驗,常常感冒不斷。眼下剛是初冬季節,她就已經穿上了厚厚的冬裝,甚至把頭都裹起來,隻露出兩隻眼睛。黎子的媽媽說,孩子無論穿多少衣服,都不覺得暖和,手腳總是冰涼冰涼的。
一位老中醫告訴黎子的媽媽,冬季光給孩子穿厚衣服是不夠的,還應該多給孩子吃點暖身的羊肉。聽了老中醫的建議,黎子的媽媽就常常給孩子吃些羊肉。漸漸地,黎子的媽媽發現,黎子的手腳好像沒有以前那樣冰涼了。
在北風肆虐的冬季,保暖成了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冬季,人體的陽氣潛藏於體內,所以,身體容易出現手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的情況,特別是體弱多病的孩子。冬季保暖,除了穿上厚厚的衣服,還應該吃一些食物暖身,羊肉就是不錯的美食,是人們餐桌上少不了的一道菜。
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具有暖中祛寒、溫補氣血、補腎壯陽、開胃健脾等功效,曆來被當作冬季進補的重要食品。除了滋補,羊肉的美味也讓人垂涎欲滴,涮羊肉、燉羊肉、炒羊肉……各種各樣的吃法都十分誘人。
當然,羊肉雖好也不是人人皆宜。比如,發熱的病人、腹瀉的病人和體內有積熱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羊肉雖好,但不能貪得無厭,以免“上火”和引起積食。特別需要提醒那些喜歡吃涮羊肉的人,羊肉中藏有旋毛蟲,吃了未煮熟、未燙透的羊肉易患旋毛蟲病地引起高熱和心、肝、腎髒損害。因此,一定要吃熟羊肉。
另外,父母要時刻提醒孩子,自滾燙的火鍋中取出涮羊肉片時,應先放在碟中稍涼後再吃,避免燙傷口腔、咽喉。
羊肉性熱,是冬季食補佳品。不過,很多孩子都因羊肉有股膻味而拒絕吃羊肉,如果是這樣,不如試試下麵的做法,不僅能去膻味,而且味道也很獨特。
孜然羊肉
羊肉300克,孜然15克,筍片50克,油1500克,料酒20克,鹽1克,白糖15克,雞蛋30克,味精7克,辣糊30克,水澱粉50克,香油10克,湯、麵各少許。
(1)羊肉切片放碗裏,加雞蛋、澱粉、麵,抓勻糊。
(2)勺坐油,待油五成熟,下肉片劃開後,放筍片,一起倒出。原勺留油,加辣糊、鹽、白糖、味精、料酒、孜然、湯,倒入肉片、筍,顛勺,攏點芡,淋香油,出勺即成。
起驅寒、健身功效。
蔥爆羊肉
羊肉(後腿)150克,大蔥150克,植物油25克,香油、醋、薑汁各5克,醬油、大蒜各15克,料酒10克。
(1)將羊肉去筋切成4.5厘米長的薄片。
(2)大蔥去蔥葉留用蔥白洗淨切滾刀段。
(3)蒜去皮洗淨剁成蒜米。
(4)鍋中放油燒熱,下入肉片煸炒至變色,加入料酒、薑汁、醬油煸至入味;放入蔥白、蒜米、醋,淋入香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