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見到不少人吃飯時喜歡趁熱吃,尤其吃燙食,或者愛喝燙茶,尤其產後婦女為避食涼食,更是天天、餐餐吃燙食。其實這些都是不好的飲食習慣。
健康危害:
首先,太熱的食物溫度遠遠高於人體的體溫,一般都能達到80~90℃,此時就會對口腔和舌粘膜造成傷害,如導致口腔上皮脫落。有時還會造成食管粘膜損傷。損傷的食管粘膜壞死,就會形成假膜,脫落後成為潰瘍。這種潰瘍愈合後,能形成瘢痕,造成食管狹窄,影響正常的進食,這就是食管炎的一種。而這種食管炎一旦引起惡變,就會引發食管癌。而且,太熱的食物對牙齦和牙齒也都有害處,會造成牙齦潰爛和過敏性牙痛。
其次,太熱的食物還可影響舌中味蕾的味感作用,影響味覺神經,使人口味越來越重。
點擊方案:
一般情況下,人的口腔、食管和胃粘膜的耐受溫度為50~60℃。為了避免對口腔、食管粘膜的燙傷,減少食管炎、急性胃炎、食管癌的發生,平時應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吃熱燙的食物,不喝過燙的湯水。
相關鏈接:
1、吃麻辣燙有講究
麻辣燙是很受我們喜愛的食物,但是在食用時,也要注意健康。
(1)食用麻辣燙的鍋要及時清洗,普通銅鍋在停用後,容易生長一層薄薄的綠色銅鏽,因此清洗工作要做好。
(2)前麵我們已經說過,太燙的食物會損傷黏膜,導致急性食道炎和急性胃炎。所以吃麻辣燙不能太燙。
(3)吃麻辣燙時,選擇合適的飲料,可以選擇碳酸飲料,因為其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助消化,並能促進體內熱氣排出,產生清涼爽快的感覺,補充水分的效果也較好;果汁飲料中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可刺激胃腸分泌、助消化,還可使小腸上部呈酸性,有助於鈣、磷的吸收;蔬菜汁、乳品和植物蛋白飲料,如酸奶、杏仁露、椰汁、涼茶等,適合有慢性病的人和老年人;酒類最好選白酒或葡萄酒,可以起到殺菌、去膻的作用。
2、吃火鍋的注意事項
(1)吃鍋底的火一定要旺,否則不等燒開、燙熟就吃肉,病菌和寄生蟲卵可能就沒能被徹底殺死,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2)火鍋不要過於肥膩,否則容易導致高血脂症、胃病、十二指腸潰瘍、膽石症、口腔潰瘍、牙齦炎和痔瘡等疾病。建議清淡、辣度適中。
(3)火鍋涮湯不能喝,因為火鍋湯久沸不止、久涮不換,肉類、海鮮中所含嘌呤物質多溶於湯中,這種高濃度的嘌呤經肝髒代謝後會產生大量尿酸,易引起痛風、關節痛等症狀,嚴重時還會損傷腎功能。
3、健康吃水煮魚
(1)水煮魚不可食用過量,尤其是那種隔三差五便要來一盆的“上癮”者更要注意適可而止。
(2)水煮魚是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吃的時候要注意搭配一些蔬菜、水果,免得造成維生素缺乏。
(3)水煮魚因過辣,容易造成第二天排便不暢,這時最好多喝茶,如果有蘿卜可以吃一些來通氣。
(4)吃完水煮魚後的直接後果就是嗓子疼、上火,這是因為這些食物主濕,易生痰、生熱,所以吃時可配合菊花茶化解一下。如果在冬季吃水煮魚,每天至少喝1000毫升的水來緩解一下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