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主要是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澱粉類食物,包括大米、玉米、小麥等,以及一些根莖類蔬菜,如土豆、山藥、薯類等。此外,還包括各種豆類和香蕉等含澱粉比較多的水果。
在經濟發達的國家裏,人們的飲食結果已經不再以此為主,而是接近於西方以肉類為主的膳食結構。但是對於東方人來說,主食和健康之間依然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係。不少人都認為多吃主食會發胖,隻要其他食物吃得多,應該就能滿足身體需要。其實這種觀點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多吃主食,不僅能滿足身體的多種健康需要,還能保護大腸。
健康影響:
英國劍橋大學在一項研究中,分析了十多個國家的人的飲食習慣和癌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食用澱粉類食物越多,小腸、結腸和直腸癌的發病率越低。比如以肉類食物為主食的澳大利亞人,結腸癌發病率是以澱粉類食物為主食的中國人的4倍。
澱粉類食物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抑製腸癌:一種方式是當澱粉進入腸道後,經過一係列的反應有助於增加糞便,促使結腸排泄,從而加速致癌代謝物排出體外;第二種方式是通過澱粉在腸內經的發酵酶作用,產生大量的丁酸鹽。實驗證明,丁酸鹽是有效癌細胞生長的抑製劑,它能夠直接抑製大腸細菌繁殖,防止大腸內壁可能致癌的細胞產生。
點擊方案:
營養專家認為,科學的飲食應結構均衡,營養平衡,主副食搭配要合理。一般來說,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占每天能量消耗的60%左右,脂肪占25%左右,蛋白質占15%左右。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碳水化合物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健康的飲食應為:男性每天攝入主食400克,女性300克,其中應適當增加薯類食品的比重。世界營養學家推薦的地中海膳食結構中,土豆為主的薯類食物每天應攝入170克,蔬菜、水果的日攝入量應在300~400克左右,奶類每天保證攝入200克,肉類應以雞、鴨、鵝、兔和魚肉為主,少吃豬肉。健康人群每天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應不少於150克,更不能一點主食(碳水化合物)都不吃。如果沒有碳水化合物攝入時,機體就會以大量的氧化脂肪產熱。脂肪代謝產物酮體可能會在體內積累,從而造成酮中毒,影響人體健康。
相關鏈接:
主食在我們的飲食結構中很重要,那麼日常飲食中我們應怎樣選擇主食呢?
對於一些忙碌的上班族來說,超市中粗加工未經去除穀皮的全穀食物,如穀類麵包等,可作為首選。
除了穀類麵包以外,用蕎麥做成的麵條、涼粉、烙餅、蒸餃和米飯等主食,也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富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E的五穀雜糧粥,如臘八粥、八寶蓮子粥、荷葉粥等,更適合中老年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