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茶蛋營養受損影響健康(1 / 1)

製成茶葉蛋本身的兩種成分都是上好的營養食品。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可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含有的單寧酸能有效地預防中風;所含的氟化物能夠預防牙齒疾病。紅茶還能有效防治皮膚癌,是美容養顏佳品;而綠茶所富含的茶多酚,更是優秀的抗氧化劑,可以防癌抗癌、抗衰老、消炎殺菌等。雞蛋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卵磷脂和微量元素等,對人體健康也是大有益處。

但是,兩者若是一起烹製後製成茶葉蛋,營養就要大打折扣了。

健康危害:

茶葉中含有豐富的鞣酸成分,在製作茶葉蛋時,鞣酸會滲透入雞蛋裏,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而形成沉澱。這種沉澱在進入胃內後,會對胃產生很強的刺激性,久而久之會影響人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不利於健康。而且,茶葉中的生物堿類物質也會同雞蛋中的鈣質結合而妨礙其消化吸收,同時會抑製十二指腸對鈣質的吸收,容易導致缺鈣和骨質疏鬆。

點擊方案:

雞蛋和茶葉應該分開食用,雞蛋可以采用西紅柿炒雞蛋、雞蛋羹、芙蓉蛋等做法,既利於人體對雞蛋營養的吸收,又美味可口。而茶葉最好在飯後1小時飲用,或者用茶葉做飯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用茶水燒飯、煮粥等,不僅可使米飯色、香、味俱佳,而且營養物質也不會損失,經常食用還具有去膩、潔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等好處。

相關鏈接:

1、雞蛋不宜過多吃

雞蛋營養豐富,很適合一些體虛、產婦及病患者吃,可滋補身體,增強體質。但雞蛋也不能過多吃,否則就會出現腹部脹悶、眩暈、四肢乏力等現象,現代醫學稱之為“蛋白質中毒綜合症”。一般來說,每天1~2個是最合適的,人體可以充分吸收它的營養。

2、雞蛋要煮熟再吃,但也不宜煮太久

雞蛋要煮熟,這樣可以高溫殺菌,還便於人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但是,煮太長時間也不好,這樣雞蛋表麵就會成灰綠色。這是蛋黃中亞鐵離子與戴白中的琉離子化合為難溶的硫化亞鐵所致。硫化亞鐵很難為人體吸收利用,因此也就降低了雞蛋的營養價值。

煮雞蛋的時間以沸水後5分鍾為宜,這是雞蛋的蛋白、蛋黃已經凝結或蛋黃內稍有液狀為佳。

3、煮熟的雞蛋剝皮時不要用冷水浸泡

雞蛋煮熟後,殼上的膜被破壞,而且雞蛋的殼內膜上分布有許多小氣孔。如果此時用冷水浸泡雞蛋,就會使冷水中的細菌、黴菌等進入蛋內,吃後對健康不利。

正確的做法是,將煮熟的雞蛋取出後立即用幹淨的抹布擦幹淨蛋殼表麵的水,讓其自然冷卻。待蛋稍微收縮後,再剝殼就容易了,而且也有利於保存。

4、炒雞蛋不要放味精

雞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穀氨酸和一定量的氯化鈉,這兩種物質在加熱後,會合成一種新的物質——穀氨酸鈉。這種物質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純正的鮮味和營養價值。如果此時在放味精,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吃起來口感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