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飯後別急著吃水果(1 / 1)

許多人認為,飯後吃點水果有助於消化。所以無論是在餐廳、飯店,還是在家裏就餐,許多人都喜歡飯後吃點水果爽爽口。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生活習慣。

健康危害:

食物在進入胃以後,必須經過1~2個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排出。如果在飯後馬上吃進水果,就會被先期到達的食物阻滯在胃內,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在胃內消化,使之在胃內滯留時間過長,從而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而且,水果進入胃後,還會影響食物的正常消化與吸收,給消化功能帶來不良影響。如果長期堅持這種生活習慣,將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其次,飯後馬上吃水果往往是在吃飽或吃得過飽的基礎上再添加食物,而這部分的熱量幾乎全部被身體儲存,久而久之還會導致體重超重和肥胖現象的發生。

此外,許多水果本身容易就被氧化、腐敗,先吃水果,則可縮短其在胃中的停留時間,降低其氧化、腐敗程度。而飯後馬上吃水果,所含果糖就難以及時進入腸道,以致在胃中發酵,產生有機酸,引起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點擊方案:

吃水果的正確時間應是飯前2小時左右。因為水果中許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飯前吃有利於身體必需營養素的吸收。而且,水果是低熱量食物,其平均熱量僅為同等重量麵食的1/4,同等豬肉等肉食的1/10.如果在吃飯前能先吃一些這樣的低熱量食物,則比較容易把握一頓飯中總的熱量攝入。

不過,在吃完水果馬上吃正餐也不合適,會影響人的正常食量,腸胃也不能完全吸收水果中的營養物質。最合理的吃水果時間應該在兩餐之間,一般上午在9~10時,下午在3~4時。如果進餐時間不規律,可將吃水果時間掌握在飯前1小時與飯後2小時的時間段中。

除此之外,有的水果不宜在空腹時吃或與油性食物同時吃。如柿子含有鞣質,這種物質碰到酸就會凝固,形成“柿石”,容易導致“胃結石”發生。一般情況下,水果應生吃,且越新鮮營養越豐富。但如果是危重病人,也可煮熟吃。

相關鏈接:

水果盡管美味可口,但吃的時候有許多細節也需要引起注意,否則可能會危害健康。

1、吃水果最好削皮

有些人認為水果果皮中維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此水果應帶皮吃。但是,很多水果在發生病蟲害時,都需要用農藥噴殺。這些農藥即使用專門的水果洗滌劑也難以清洗幹淨,進入人體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水果最好還是削皮吃。

2、有些水果不宜多吃

香蕉是補充糖類、消除疲勞、潤腸通便的理想食物,但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鉀元素,多食會造成體液中的鉀、鈉比值改變,尤其是空腹吃,更會使血液中的鉀大幅度增加。如果血液中鉀含量高於正常濃度的5.5毫摩爾/升時,就會對人的心血管等係統產生抑製作用,使人體感覺麻木,出現嗜睡、乏力等現象。因此,香蕉雖好,卻不宜過量食用。

此外,桔子、菠蘿、荔枝等,也都不宜多吃,否則可能引起過敏、上火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