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打耳洞過多當心感染(1 / 1)

如今為了追求時尚,很多年輕人都開始打耳洞戴飾物。一些人不僅在耳垂上打耳洞佩帶耳環,還在耳朵上部(耳廓外緣軟骨部位)打幾個耳洞,戴上耳環,認為這樣才夠酷、夠靚。然而從健康角度來說,這樣做是有害的。

健康危害:

耳朵是人體的特殊器官,過多地打耳洞不僅容易導致細菌病毒入侵,而且極有可能造成軟骨炎,產生難以治愈的感染,並造成永久性耳朵變形萎縮。

我們知道,穿耳洞肯定是會有傷口的。一旦這些傷口發生感染,醫生就會用抗生素來治療。但是,外耳主要是由軟骨構成的,在整個頭部器官中,外耳血液循環量最少,所以用抗生素治療是難以見效的。而耳上部的軟組織血液循環又比耳垂差很多,所以在此處穿洞後,受感染的幾率也要比在耳垂上穿洞大得多。耳部感染一旦擴大,就會發展成化膿性軟骨膜炎,甚至導致耳廓壞死,此時就必須進行外科手術予以切除了。

點擊方案:

耳洞還是盡量不要打,尤其是耳朵上部更是如此。如果非要在耳朵上部穿洞,也要盡量少打,不要在耳朵上部打。而且必須要注意保持穿孔部位的衛生,在傷口未痊愈之前,每天都塗抹消炎藥,以減少感染的可能性。

相關鏈接:

有些人有經常掏耳朵的習慣,感到耳孔發癢就用小棍、小勺或其他小工具伸到耳孔裏麵,一是撓癢,而是掏出耳屎。其實這是很危險的。

耳朵發癢,是因為耳朵內經常產生耳屎,醫學上也叫耵聹,是耳朵內腺體的分泌物。習慣掏耳朵的人,常常用耳勺、火柴棍、手指甲等硬物插入耳道,進行摩擦解癢或挖掏裏邊的耳屎。這些掏耳用的工具不僅堅硬,而且未經消毒,又看不到耳朵內的情況,胡亂攪動,很容易挖破耳道內的皮膚,引發耳道炎或生癤子。如果不小心,還可能將掏耳工具伸入耳道內部,將鼓膜(耳膜)穿破,引發中耳炎,甚至導致耳聾。

如果耳朵發癢難受,可以用小棉簽裹在牙簽上,蘸點75%的醫用乙醇或白酒,輕揉幾下外耳道,即可解癢。這樣做講究衛生,而且也不會傷害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