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長期低頭,當心頸源性頭痛(1 / 1)

頸源性頭痛分為生理性頭痛和器質性頭痛兩大類。器質性頭痛大多是由於頸椎增生所導致的,少數見於寰椎畸形或寰樞椎半脫位;生理性頭痛則多是由長期低頭作業所致,少數情況下係頸部處於不當位置所致。目前隨著電腦的普及,不少人長時間呆在電腦旁低頭工作、學習或娛樂,很容易導致頸源性頭痛,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因此很值得我們關注。

健康危害:

很多人每天都需要長時間低頭工作,這很容易使頸部筋膜處於異常緊張狀態,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肌肉僵硬,長期下去就會使筋膜攣縮,形成慢性無菌性炎症,從而引發頭痛、頸部疼痛和僵硬感等一係列症狀。

頸源性頭痛就是這樣引起的一種疾病,臨床上早期常表現為後腦勺和耳後、下部不適感,此後慢慢轉為悶脹或酸痛感,疼痛的部位逐漸地擴展到頭頂、太陽穴和頸部(以上部位還可有壓痛)。隨著病情的進展,疼痛的程度也會逐漸加重,頭疼會持續性存在,緩解期縮短。有的還伴有惡心嘔吐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暈厥。

點擊方案:

一旦出現頸源性頭痛症狀,一定要注意休息,盡量減少呆在電腦旁的時間,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同時,還可根據自己頭痛程度及持續時間,選擇小劑量的止痛藥服用,如布洛芬、消炎痛、阿司匹林等,以促進症狀改善、減少頭痛發作次數。如果經過休息、放鬆及服用止痛藥後,疼痛依然比較嚴重,就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確診後可行局部痛點封閉治療,或行封閉與牽引、鬆懈術相結合的綜合療法,以有效緩解肌肉、筋膜痙攣,促進炎性物質吸收和減輕疼痛。

平時工作中也要多注意休息,預防頸源性頭痛的發作,不要總是呆在電腦旁,更不要長時間處於低頭狀態。一般在電腦旁呆上1個小時左右,就要站起身來活動10~15分鍾,並盡量抬頭和用手按摩頸部幾分鍾,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頸部的緊張狀態。

相關鏈接:

從養生保健的角度來說,長時間低頭對健康是不利的,但是適當低頭卻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為人是直立行走的,心髒又處於人體的中上部,這樣人的下體就要比上體承受更大的壓力。而頭部由於總是“高高在上”,腦血管的抗壓力和韌性也會比較差。所以,人到中年以後,若是平時缺乏鍛煉,一遇到情緒激動、疲勞、氣候突變、飲食不節等誘因,就容易使脆弱的腦血管發生破裂而導致中風。

因此,平時可以適當低頭,或者做一些簡單的頭低位運動和交替運動,比如平時種種花、搞園藝、練習書法繪畫,或者經常遊泳、打門球桌球等,早晚做幾分鍾雙手彎腰摸足的運動,右撇子多有意識地活動左手左腳,雙手則可以經常轉轉健身球等,這些都有助於防治腦血管的硬化。因為當做頭低位運動時,需要改變平常習慣的體位,這可以讓全身的血液循環也隨著運動而得到調整,減緩和改善那些因長期直立而承受過度壓力部位的負擔,使薄弱的部位得到鍛煉和加強,增加腦部的供血量和壓力,使腦血管在抗壓力和韌性等方麵得到提高,從而消除中風的隱患。此外,這樣還能使脊椎得到鬆弛,有利於消除疲勞。

同樣,交替運動也能讓全身不同部位的機能和潛力得到充分發揮,促進分管左右軀體運動的左右腦半球血液的循環,以達到增強腦血管的抗壓能力和韌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