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每天都抱怨自己肩膀酸痛,那他多數是個長時間麵對電腦工作的上班族。如今,肩部酸痛已經成為白領一族的新職業病。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因操作電腦而引起的身體不適症狀也越來越多,如頭痛、目眩、頸椎病等,其中頸背酸痛更是令很多上班族受盡困擾。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僅僅調整一下電腦的擺放位置,就可能大大緩解的這種不適。
健康影響:
造成頸背酸痛的原因,除了由於不良坐椅和坐姿外,電腦放置的高低也大有影響。在操作電腦過程中所引起的肩膀酸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鍵盤太高,敲打鍵盤時需要抬起雙臂,這無疑會令肩膀的肌肉太緊張,造成酸痛。
引致肩背酸痛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熒光屏放得太低,觀看屏幕時需要垂下頭來看。久而久之,就會令頸背受著過大的拉力,引致疼痛。其實很多頸痛或手臂麻痹的個案,都是由於長期垂下頭而誘發的。
點擊方案:
要避免因操作電腦帶來的頸肩疼痛,工作時不妨將鍵盤的位置降低,符合自己坐下時手肘的水平;如果不能降低鍵盤的位置,調高座位也可以。座椅的高度最好以膝蓋自然彎曲90°或略向前傾,腳平放於地麵為宜。座椅過高,腿部懸垂,會壓迫血液循環;而座椅過低,使腿部蜷曲,壓迫內髒,則影響胃腸功能。另外座椅的靠背應向前傾,這樣可以使脊柱挺直。否則長期弓著腰不僅壓迫內髒,還會使人過早出現駝背。
其次,要將熒光屏抬高一點,令頸部不需要彎下超過35°為準。這樣一方麵可以減少眼角膜的暴露麵積,減輕幹眼症;另一方麵可以緩解頸部肌肉的緊張度,減少頸椎病的發生。另外,不要把頭向前伸得太厲害,這也是造成肩背酸痛的關鍵所在。
操作電腦時,人眼與電腦的最佳距離應保持在50~60厘米。如果屏幕尺寸較大,可酌情拉長距離至70厘米。距離過近容易受到輻射傷害,還易導致近視或使近視度數加深;而距離過遠,就需要伸長肩臂才能夠到鼠標,時間久了也會引起肩部肌肉酸痛。
建議大家最好能麵對屏幕正坐,不要將電腦斜置側旁,否則時間長會使兩眼的調節不平衡。不僅如此,還容易引起頸、腰、肩、腕部過度彎曲而勞損。還應注意工作的周圍環境的通風良好、光線合理和濕度適中。電腦的後麵應保留一定的空間,這樣在看電腦的間隙,目光才有擴展的空間。
相關鏈接:
隨著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辦公室人員開始感到頸部、背部、腰部等出現不適,有的甚至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其實,頸部不疼時不一定沒毛病,但真疼起來,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建議白領們試試以下方法,明確一下頸椎病的早期症狀。
1、後頸部感覺疼痛,用手向上牽引頭頸可減輕,而向下加壓則加重。
2、頸部感到疼痛的同時,伴有上肢(包括手指)放射性疼痛或輕微麻木。
3、閉上眼時,向左右旋轉頭頸,引發輕微的偏頭痛或眩暈。
4、感到頸部疼痛時,還伴有上肢或下肢肌力減弱及肌體疼痛。
5、突然低頭時,會引發輕微麻木或陣痛。
如果具備其中一條,你的頸椎很可能已經出現病症,建議你及時就醫,盡早治療。一般來說,頸椎病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神經根型:這是迄今為止發病率最高的頸椎病,所謂頸椎病或頸肩痛大多都是指這類。這是由於頸椎肩盤向後外側突出,或因骨刺增生壓迫刺激頸神經根所致。表現為上肢放射痛和感覺障礙,手指麻木、有異樣感、活動不靈活,仰頭、咳嗽、噴嚏可加重。這種病隻要治療即時,不耽誤就醫時間,90%以上的人可以自愈。
2、脊髓型:約15%的頸椎病患者屬於這種類型。當發生骨質增生,或連接骨關節的韌帶增厚或骨化時,就會壓迫脊髓及血管,甚至發生脊髓缺血或壞死,是比較嚴重的一種頸椎病。患者會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以後發展為行走困難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癱瘓。最近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這個發病年齡有可能提前至30歲以上。
3、交感神經型:這是一種因頸部交感神經受壓產生的症狀,也是所有頸椎病中最麻煩的一種,因為它會引起許多器官和係統的連鎖反應,比如頭暈、頭痛、頸後痛;眼瞼下垂、視物模糊;心跳加速或減慢、心口疼;肢體、頭、頸、麵部發麻或疼痛;此外還有耳鳴、耳聾等。
4、椎動脈型頸椎病:這種頸椎病半數以上是突然發病的,以前可能毫無症狀,也沒有預兆,但隻是偶然地頸部向某個方向轉動一下,就可能馬上出現眩暈,甚至感到天昏地暗,有時伴有頭疼、惡心嘔吐、耳鳴、視物不清等症狀。這是由於椎動脈受到外來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功能失調,腦部供血不足而產生的一係列症狀,發病人數占2%。
不論是遭遇了哪種頸椎病,及早就醫治療都是最佳方法。隻要治療及時,多數還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