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頻用手機當心“手機肘”(1 / 1)

與“鼠標手”相似,現今“手機肘”又成了新的“白領病”。患這種病的人,多為用手機聯係業務的人,或者頻繁發送手機短信的人。

健康危害:

“手機肘”在醫學上又被稱作“肘管綜合征”。患“手機肘”的人,大多是一些白領人士,每天接打手機、發送短信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據了解,“手機肘”早期表現為肘關節疲憊麻木、疼痛,胳膊有時疼得抬不起來。由於接打手機時間過長,打電話時總是需要將手臂圈起來,長期就會造成神經牽拉受損。症狀較重者為持續性疼痛,手臂無力,甚至持物會掉落,在前臂旋轉向前伸時,也常因疼痛而活動受限。

另外,頻繁地用手機發短信,也需要長期彎著手,這也會造成手肘和肌肉緊張,引起關節炎症。

點擊方案:

“手機肘”是由於使用手機不當所養成的不良習慣,大多數人並不需要手術治療,隻要注意使用手機過程中不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即可。如果必須長時間接聽手機,最好做到雙手交替使用,或選擇使用耳機,這樣都可以預防“手機肘”。對於已經出現“手機肘”的人,不妨多做一些手操運動來改變不良習慣,這樣就可以很好地緩解症狀。當然,如果感覺自身出現特別明顯的肘管綜合症的症狀,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查出病症的根本原因,以達到對症治療的目的。

相關鏈接:

如今,手機在這個信息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手機有害健康的說法也是層出不窮。盡管如此,人們對手機的依賴仍然愈演愈烈。

當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射基站傳送無線電波。而這種無線電波或多或少地會被人體吸收,這些電波就是手機輻射。有關專家指出,很多人在使用手機都有很多誤區,比如打手機時喜歡走來走去,或在角落裏接聽電話等。其實,頻繁地移動位置會造成手機信號的強弱起伏,而手機總是在向發射站傳送無線電波,結果就加大了手機的輻射量。而在角落裏使用手機時,信號較差,也會使手機功率加大,從而造成輻射強度增大。基於同樣道理,在電梯等小而封閉的環境裏使用手機也會使其輻射強度增大。

對於手機使用的安全性,有關專家給出了下麵一些建議。

1、用手機通話時,手機與身體至少要保持5厘米距離。因為在離身體5厘米外的地方,手機電磁場振幅的強度是原來的1/4,而在離身體9厘米以外的地方,它的強度隻有原來的1/50.因此,接打手機時最好使用揚聲器或耳機,在這兩種情況下,手機輻射僅是標準手機的1/100.

2、如果必須隨身攜帶手機,一定要保證鍵區位置朝向身體,背麵衝著身體外側。這樣,手機傳輸的電磁場就可以遠離人體。

3、通話時,要盡量有規律地變換身體朝向,這樣可以分散身體所遭受的輻射。另外,盡量等對方接起電話時,再將手機放在耳朵上,以減少電磁場釋放的輻射。

4、接打手機時除了不要來回走動外,在汽車、火車上也盡量避免使用手機。因為此時手機需要不斷嚐試連接中斷的信號,會使輻射增加到最大值。

5、手機充電器在工作的時候產生的輻射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在手機充電時人最好遠離。待電充足後,要盡快將插頭拔掉。

6、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旁邊,因為手機輻射對人的頭部危害較大,會對人的中樞神經係統造成機能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暈、多夢等症狀,有時對人的麵部也會產生刺激感。

7、孕婦和產婦、兒童、60歲以上的老人、癲癇病患者、嚴重的神經衰弱者、心髒病患者、甲亢和糖尿病患者等,都盡量不要使用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