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般家裏都備有家庭藥箱,預備一些常用藥物,用著方便,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然而,以為家中有藥,有病就不去看醫生,隨便吃藥,這是很危險的事,不僅會延誤病情,甚至會引發新的疾病。
健康危害:
1、常服止痛藥
疼痛是人體疾病發生的一種症狀,它並不能確定病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吃了止痛藥,一時止了痛,但並不一定治了病,有時候反而掩蓋了病情,耽誤了治療時機。而且止痛藥還有成癮性,比如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非納西丁和咖啡因配製成的片劑,就會成癮,一旦離開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而且,人體對這些藥物還會產生耐受性,必須逐漸加大劑量才能達到效果。有研究發現,濫用止痛片還會引起腎髒疾病,因為長期服用這類藥物會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以致攜氧能力減弱,導致腎病發生。
2、濫用抗生素
一些抗生素藥物,如四環素、青黴素、鏈黴素等,會殺死人體中有用的細菌,並產生抗藥性。比如青黴素雖然毒性小,但危險的反態反應會不斷增加,有時甚至會將人置於死地;鏈黴素則會損傷第八對腦神經,引起耳鳴、耳聾、口周和四肢麻木等。
3、長期服用維生素
維生素是滋補藥,對人體有很多益處,比如維生素A和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維生素B與人體細胞和蛋白質結合後,會產生人體新陳代謝所需的酶,保證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維生素C可治療壞血病,並能增強機體抵抗力。
但是,如果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就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甚至會引起中毒。比如長期服用維生素A,就會發生毛發幹枯或脫落、皮膚幹燥發癢、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四肢疼痛、惡心嘔吐等中毒反應;長期服用維生素D,則會引起低熱、厭食、體重下降、煩躁不安、肝腫大和腎髒損壞等;大量服用維生素B,會引起頭痛、眼花、心律時常;過量服用煙酸,可引發皮膚瘙癢、肝功能不正常等;長期服用維生素C,可引起腹痛、腹瀉、腎結石等。
4、濫用退熱藥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製,濫用退熱藥很容易造成假象,掩蓋病症,使疾病難以診斷,延誤治療。有些退熱藥如阿司匹林等,還會影響小兒的凝血機製,導致皮膚、肺、腦等器官出血。
點擊方案:
身體出現不適,需要服用藥物時,一定要遵從醫師或者藥物說明書告知的預防不良反應措施。未經醫生的同意,絕不能隨便服藥,尤其是一些止痛藥、抗生素、退熱藥等,更不能自行增加服藥劑量,否則不僅會增加患者負擔,還可能掩蓋病症,延誤病情。
此外,患者最好能適當了解自己的病史,比如老年哮喘病人如果沒有高血壓史,就不能用腎上腺素治療,否則可能會加重病情,發生危險;心絞痛伴有支氣管哮喘的患者,使用心得安,就會加重支氣管痙攣;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應避免服用對肝髒有害的藥物,以防加重病情;而一些過敏體質及有過敏史的人,用藥就更要慎重了。
相關鏈接:
藥能治病,也能致病。非處方藥雖然比較方便安全,但是也並非保險藥,服用後也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所以也不能隨便服用。
一般來說,非處方藥物的使用範圍主要有四種:一是完全由消費者自行判斷的病症,如傷風、感冒、咳嗽、疼痛、消化不良等病症;二是經醫生確診後,消費者自己可控製複發的病症,如陰道黴菌病、口唇疤疹等;三是經醫生確診後,消費者可以控製的慢性病症,如濕疹、癬病、過敏等病症;四是經醫生確診後的較嚴重的常見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
在服用非處方藥物時,不可以自己隨意加大劑量,不遵守服藥間隔時間以及限用藥療程,否則非處方藥就會向不安全方向轉化。比如服用乙酸氨基粉,在非處方藥規定的劑量與療程下極少發生不良反應。但如果大量或長期服用,就會導致腎損害。而且一次超量服用,還會導致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厭食、多汗等症狀,2~4天就會出現肝功能損害,4~6天則會出現肝功能衰竭,並伴有低血糖、酸中毒、心律失常、腎小管壞死等症狀。
再比如患了感冒,有人將幾種感冒藥同時服用,以為這樣會好得快。然而幾種感冒藥加在一起用,就勢必會加重劑量,對身體造成損害,甚至帶來生命危險。
因此,在服用非處方藥物前,一定要通過醫生、藥品說明書等掌握一些使用非處方藥物的知識,科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