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藥片掰開服可損害健康(1 / 1)

很多藥片的外表都有一條“切割紋”,有些患者就誤以為這樣的藥品可以分割服用。事實上,很多藥片上的“切割紋”隻是起裝飾作用。將藥物掰開服用,不僅影響療效,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健康危害:

許多藥片外表都覆蓋著一層抵禦胃酸的保護層,諸如四環素片、強力黴素片、硫酸亞鐵片、複方新諾明片等。如果藥片被分割服用,這些藥物就會在胃中分解,不僅失去療效,還會對腸胃產生較強的刺激作用,引起腸胃不適。

有一些藥片的外表還有一層“糖衣”,如氨茶堿緩釋片、阿司匹林腸溶片等緩釋片(膠囊)及腸溶片(膠囊)等,糖衣的作用是延緩藥片的分解,延長藥效。如果藥片被分割服用,藥效持續時間就會縮短,副作用反而會增加。

點擊方案:

在服用藥物的時候,如果沒有醫生特別的囑咐或藥品說明書上沒有注明,就不要把藥掰開服。而且在服用藥物時要多喝水,以免藥物接觸胃酸而降低療效或刺激胃黏膜。

但是,也有一些藥物可以掰開服,如硫糖鋁片、健胃消食片等,這些都是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和促進消化的藥物。還有比較常見的大粒丸劑的中成藥,也可以用幹淨的小刀或手將藥丸分成小粒後用溫開水送服。而且為了加速藥物的藥效,還可以用少許溫水將藥丸調成稀糊狀後用溫開水送服。

相關鏈接:

有些患者為了圖省事,吃藥時不用溫開水送服,而是用唾液將藥片強行吞咽。這樣服藥片對身體有很多害處,比如影響藥物療效、損失食管,甚至藥片誤入氣管發生生命危險等。

人的食管本身有三個生理性狹窄部,藥片最容易停留在食管與氣管的交叉處。一些有風心病二尖瓣狹窄心房增大的患者,由於食管受壓,管腔變窄,更容易使藥片在食管中停留。如果幹吞藥片,很可能會使藥片卡在食管中,導致食管炎或食管潰瘍。

引起食管損傷的藥物很多,主要是一些對食管黏膜有刺激、腐蝕作用的藥片、藥丸或膠囊等。常見的有阿司匹林、四環素、多西黴素、奎尼丁、氯化鉀、保泰鬆、吲哚美辛等。一旦發生食管損傷,患者就會覺得胸骨後有燒灼感、壓迫感或疼痛感,有的還會出現吞咽困難。而且,幹吞藥片使藥物是溶解性緩慢,如果是糖衣片起效會更慢。

因此,為了讓藥物充分發揮療效,防止副作用發生,服藥時切忌幹吞。正確的服藥方法是:取站立位,先將藥片放入口中,然後喝一口水,稍將頭向上仰並做吞咽動作,藥片即隨水經食管而順利進入胃內。一些膠囊類藥物,外殼是用明膠做的,遇水會產生粘性,幹吞更容易附著在食管內壁,而且膠囊比水的比重小,在水中會上浮,因此吞服時頭部不宜上仰,否則送服的水吞下膠囊仍會卡在食管中。而如果將頭略向下前傾,反而更容易吞下。待藥物吞下後,不要馬上躺下,而是隔5分鍾後再喝一點水,這樣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並能減輕一些藥物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