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行為均衡一體化的趨勢與變革應對
觀察
作者:李政權
我曾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過一條“農民工是品牌的使者”的微博,大意是龐大的農民工群體,從大中城市、發達地區中帶回的不僅是鈔票,還有對品牌的認知與意識,還有對生活方式的體悟。他們將在大中城市接觸到的品牌認知帶回農村市場,有力消滅了中國城鄉品牌結構二元化的鴻溝。
回頭看來,我仍然保守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及消費行為就像是安裝了一台超大馬力的發動機,需要我們就未來的消費行為變革及其與之對應的營銷趨勢,做出大膽、再大膽的預判和準備。
消費行為的均衡一體化
現在,就我看來,內涵更為豐滿的“一體化”——這個關鍵詞的時代正在洶湧澎湃的到來。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是怎樣的“一體化”趨勢,以及我們需要怎樣的隨需而變以應對這種趨勢。
一、城鄉消費行為一體化。
過去,那些縣城或鄉鎮裏的富裕家庭,會到更大的地級城市購物,那些地級城市的富裕家庭,會驅車前到省會中心城市購物。可是自從淘寶、京東們出現後,即便是再偏遠、再窮困地區的消費者們,都可以享受到從異地購物,或以更低廉的成本享受到更卓越的品牌,或通過網購采購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但是能夠帶來城鄉消費行為一體化,以及現有的促進城鄉消費行為一體化因素所促進的東西遠不止這些。
其一,消費信息透明均衡化。隻要我們擁有PC、IPAD或手機並能夠上網,無論城鄉、無關貧富,隻要我們想了解並有著相似的興趣,雲南某個偏遠鄉村的消費者就會和上海的消費者掌握到可能完全一致的品牌信息,以及這個品牌在產品、促銷、價格上的更為具體的信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所帶來的消費信息的透明均衡化,對幾乎每一位消費者都越來越公平。
其二,人口流動使者化。中國每年高達兩、三億的流動人口,以及其中從鄉村到城鎮,從小城鎮到大中城市工作、出差、旅遊的人們,讓中國這個國家擁有了兩、三億的品牌使者,就像我們在開頭所講的一樣,這些品牌使者在抹平著以前原本存在品牌認知和消費認知落差的區域鴻溝。
其三,城鎮化與城鎮趨同化。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3.73%,而根據規劃,到2050年的時候,中國的城鎮化目標將會超過70%以上。
實際上,推動城鎮化的的因素已經不僅僅再是國家的相關政府部門,還有我邊寫字邊掛著的互聯網,還有我時不時查看一下的手機及移動互聯網——在資訊同步、生活理念相互影響、消費選擇及品牌信息趨同的今天,城鄉或地域化概念愈發的淡化。
難道,你會認為城鎮化,就是農村的城市化和高樓化嗎?
二、線上、線下平衡一體化。
淘寶等網購平台的崛起,讓許多的企業遭遇著林林總總的新煩惱(現在,還能真的稱為新煩惱嗎?)
比如有的企業出現了線上價格甚至與自己出廠價形成倒掛的問題,所以忙不迭的發表聲明“我們沒向任何網購平台及網店供應過商品,不保證產品真偽、質量及服務,購買者後果自負”;有的企業忙著通過品牌或產品的區隔,來實現線上、線下販賣的差異化,解決價格衝突問題;有的企業直接將線上定價拔高10%有或者拉低一定的比例,設想著通過活動、費用等方式的調節,實現線上、線下價格及價差利潤體係的相對均衡化;有的企業想向蘇寧學習所謂的“線上線下一個價”……
現在,就我看來,線上、線下的品牌、產品、價格、服務等方麵的均衡一體化,線上下活動、客源轉化的均衡一體化的時代,真的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