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的發病基礎是腦細胞的異常放電,這種異常放電可以通過腦電圖記錄下來,因此腦電圖是診斷癲癇及其臨床分型的重要依據。腦電圖還可以指導癲癇的治療和手術前的病灶定位。雖然目前已有很多電生理檢查技術,但還沒有一種方法能取代腦電圖對癲癇的診斷作用。
假如癲癇正在發作時做腦電圖檢查,一般都可以記錄到癇樣放電。但實際上多數病人都是在未發作時做腦電圖檢查,也可以發現異常放電,隻是陽性率比較低,僅50%左右。如增加各種誘發試驗(如過度換氣,閃光及聲音刺激)陽性率可有所提高,特別是如能記錄到睡眠時的腦電圖,癲癇的陽性率還可以有所提高,由於有些癲癇在睡眠時容易出現異常波。
為了使病兒在檢查時能入睡,可以應用藥物(口服或注射)輔助入睡,但藥物所引起的睡眠往往過深,腦電圖可出現高大的慢波而掩蓋異常的圖形,因此最好是在不用藥物的自然睡眠狀態下做腦電圖為好。為了使病兒能入睡,有些醫療單位采用“剝奪睡眠”腦電圖檢查技術。其方法是讓病兒24小時不睡覺,或盡量縮短睡眠時間,在淩晨1~2時起床,然後等到上午到醫院進行腦電圖描記,這時病兒已很困倦,檢查過程中可以入睡。雖然這種檢查能提高診斷的陽性率,但病兒卻須忍受夜晚不睡覺熬夜的痛苦,家人也需要在一旁陪伴。
國外很多醫院都實行夜晚檢查腦電圖的製度,病兒隻需在檢查當天早一些起床,中午不午睡,晚上8時到醫院檢查,一般躺下後不久就可入睡,此時就可描記出睡眠腦電圖。這種方法病兒和家長均可免受熬夜之苦。
目前國內有些醫院還可以做24小時腦電圖檢查,這可以使腦電圖陽性率得到提高。
十、腦電圖檢查時應注意的問題
腦電圖是診斷癲癇的重要手段,為了使檢查能順利進行,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首先要解除病兒及家長的恐懼心理。醫務人員應向家長和年齡大的兒童解釋清楚,腦電圖是將腦細胞的放電通過儀器記錄下來,不是用電刺激腦子,對被檢查者毫無痛苦,也不會造成任何損傷,更不會引起什麼後遺症。有些孩子看到許多導線粘連在自己頭上,導線還和機器相連,心裏害怕,這種恐懼是不必要的。
醫院腦電圖檢查室環境應安靜,室內布置優雅,可張貼一些圖片,準備一些玩具,減少孩子的恐懼心理。室內空氣應清新,光線不宜太亮,夏季室內溫度要涼爽,冬季應溫暖。腦電圖描記時,室內人員盡量減少來回走動,避免幹擾。
檢查前一天,應給病兒洗頭,可用肥皂或洗發水將頭發洗幹淨,洗後不要用護發素或油脂類發乳等化妝品。
檢查當天早上可以吃早飯,不要空腹進行檢查,空腹造成低血糖時可影響腦電圖圖形。
小兒做腦電圖檢查時不需要停用抗癲癇藥,但檢查時家長應向醫務人員說明目前正服用的藥物。
檢查時不要穿過多的衣服,以免檢查時出汗影響頭部的電極;也不要穿的過於單薄,以防寒冷發抖而幹擾腦電圖圖形。檢查時最好穿布衣或棉織品,北方冬季幹燥如穿化纖織品和毛織品,身體活動時容易產生靜電,幹擾圖形。
如有其他疾病引起體溫升高時最好不要檢查腦電圖,待體溫正常後再進行,由於體溫升高能影響腦電圖圖形。
進入腦電圖室以前應將尿排空,避免正檢查時去廁所,增加忙亂。
小嬰兒檢查時可抱在家長懷裏,但家長不要有節律地拍哄小兒或搖晃小兒。
十一、什麼情況下需做24小時腦電圖
腦電圖對癲癇的診斷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常規檢查方法陽性率並不太高。於是人們想出各種辦法提高陽性率。如過度換氣誘發試驗、不同頻率的閃光刺激、聲音刺激及睡眠誘發等,有時還應用藥物誘發試驗。
目前常規檢查腦電圖的時間,僅僅記錄20~30分鍾(很多單位沒做到此點,僅記錄很短時間),若延長記錄時間,可以提高陽性率。
20世紀50年代以來,陸續發展起許多種遙測技術,以進行長時間腦電圖監測,這不僅提高了腦電圖陽性率,還可以記錄到發作時的腦電圖,明顯提高了癲癇的診斷水平。
國內有些醫院現在常使用一種盒式磁帶記錄儀,又稱便攜式磁帶記錄或動態腦電圖,它是將一個微型盒式磁帶記錄儀挎在病兒腰間,其中包括前置放大器和慢速轉動的磁帶盤。磁帶轉速2毫米/秒,可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描記,檢查結束後將磁帶取出在熒光屏上重放,分析24小時包括清醒和睡眠時的腦電圖。病兒在進行動態腦電圖期間可以自由活動及睡覺,家長在陪伴中隨時記錄病兒的情況,當發現孩子有發作或懷疑為發作時,應記錄下發作的時間,以供醫師參考。醫師除觀察病兒的24小時腦電圖圖形外,還將重點分析研究家長提供的記錄到的“發作”時間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