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發生決非一朝一夕的事,從正常細胞演變為癌細胞,再從早期的原位癌發展到臨床上可以發現的癌,一般要有10~20年,甚至30年的時間。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一次國際乳房學會議上,專家們強調預防乳腺癌也要注意日常飲食。荷蘭的位學者告誡家長,要多留意成長期女兒的飲食習慣。因為青春期的少女,由於內分泌的作用,特別是雌激素的刺激,乳房發育較快,倘若此時吃下過多油脂食品或偏嗜甜食,可能為幾十年後留下乳腺癌的隱患,須引起充分注意。
八、令人矚目的防癌新蔬菜學
蔬菜能預防癌症早已眾所周知,以往的研究表明,蔬菜中含量豐富的β-胡蘿卜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纖維素等成分,都有一定抗癌作用。
近年來研究發現,蔬菜中含抗癌物質相當多,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含多量硫化合物的百合科蔬菜:蔥、洋蔥、蒜等以及十字花科蔬菜:花莖甘藍、球芽甘藍、洋白菜(甘藍)、白蘿卜、蕪菁等具有較強的抗癌作用,是抗癌蔬菜中的佼佼者。以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為中心,自1990年起實施一項5年計劃,進行廣泛的植物性預防癌症研究,並形成一門防癌新蔬菜學。
美國化學會學術討論會上,科學家們列舉具有抗癌作用的蔬菜40多種,特別是百合科和十字花科蔬菜含有的硫代蘿卜素具有較強的抗癌作用,是迄今在蔬菜中發現的最有效細胞保護劑。研究人員發現,蔬菜含有使人體細胞產生許多不同酶的化學物質,其中一種I期酶可轉化為能損傷細胞DNA的氧化劑,增加癌變危險性。為抵抗這一危險,細胞能產生I期酶,此酶可在它們引起任何遺傳上的損害前緩解氧化劑,從而發擇抗癌作用。硫代蘿卜素能促進Ⅱ期酶產生,顯示強大抗氧化作用,能保護細胞抵抗多種致癌物。
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十字科蔬菜甘藍、球芽甘藍等含有豐富穀胱甘肽,這是一種存在於所有細胞中的由穀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組成的三肽,是一種抗氧化劑,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和抗癌功效。
日本帝京大學藥學係山崎正利教授發現,蔬菜與體內具有抑製癌細胞作用的吞噬細胞功能密切相關。吞噬細胞能製作一種稱為“腫瘤壞死因子”的蛋白質,可以破壞癌細胞。山崎正利教授用小鼠做實驗,發現喂以8種菜汁的小鼠與不喂菜汁隻給水的小鼠比較,體內“腫瘤壞死因子”增長加快,作用加強,甚至超過抗癌物質幹擾素的效果。在8種菜汁中,以圓白菜、茄子、白蘿卜效果最佳,菠菜、黃瓜次之,胡蘿卜、柿子椒等不佳。日本名古屋大學農家係大澤俊彥副教授研究發現,芝麻和芝麻油中含大量防活性氧物質,活性氧能使細胞膜和基因氧化受傷,細胞發生癌變,所以芝麻和芝麻油有較強抗癌作用。
九、經常改變飲食習慣可防癌
科學研究早就發現,高纖維低脂肪的飲食可減少癌症的發病率。然而,在中國蘇北農村,村民們的飲食主要以玉米、山芋、豆類、蔬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為主,患食道癌、胃癌的機率卻相當高。這又是為什麼呢?國外研究人員認為,除了該地區村民常食已被黴菌及其黴菌毒素汙染的醃製品外,另一個鮮為人知的因素,就是固定不變的飲食習慣。
科學家們認為:癌細胞可以出現在任何人的身體內。由於每個人包括免疫功能在內的體質不同,癌細胞的發生或遲或早,或多或少,或迅速繁殖,或被控製乃至消滅。但是,不變的飲食習慣確實可以引起細胞癌變的早發。美國斯坦福癌症學院的調查人員對此進行了近30年的調查研究,以強有力的證據說明了這一點。研究認為,缺少蛋白質,食道、胃等上消化道細胞易於被食物磨損,需要相當量的蛋白質進行修複。因此,缺少蛋白質導致上消化道上皮細胞分化異常,細胞缺損嚴重,使癌症提前發生。在歐美,人們主要以肉類、乳類、魚類等食品為主。這些食品富含脂肪,脂肪易於在下消化道的大腸、胰髒的細胞周圍聚集,形成脂肪膜,影響舊細胞分解,致使上皮細胞增生,從而出現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