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認為,癌變是一項長期的可逆性的“工程”。在此“工程”中,隻要有段時間的中斷,整個“癌工程”就得重新開始。
因此,人們宜不斷變化飲食,甚至生活環境。種植或選購食物,品種盡可能多樣化;主糧、雜糧混食或交叉食用,葷素搭配,決不偏食,不忌口或少忌口;外出旅遊或探親訪友吃些當地的風味食品也有裨益。當前,預防醫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對“天然食品”組成成分包括烹調後的化學成分進行全麵係統的營養和毒理學研究,以進一步揭示天然食物對人體健康有益、有害、甚至致癌的內在奧秘。
(第三節)醫源性致癌
在癌症的諸多病因中,科學工作者提出了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醫源性致癌。發達國家中,將醫源性致癌視為當代的文明病之一。
一、何謂醫源性致癌
科學工作者認為:凡是由診斷、治療所引起與其有關的惡性腫瘤,皆屬醫源性致癌範疇。隨著新的化學合成藥物不斷問世,醫源性致癌有上升之勢,如牛皮癬患者服用乙雙嗎啉後,100多人成為白血病(血癌),僅1992年就發生24例,11人已喪生。這已引起了醫藥科學工作者的重視。
二、常見的醫源性致癌
1.放射線與核素
經常作X線透視檢查或從事放射線及核醫學的人員,若不注意和加強自我防護,會造成放射線在體內蓄積,而誘發白血病(血癌)和甲狀腺癌;妊娠婦女接觸X線,不僅帶來胎兒白血病,還會引起胚胎癌;放射線治療雖是征服癌的重要武器,然而,誘發第二惡性腫瘤的不良後果,已引起學者們的憂慮;放射性同位素診斷,雖說劑量極微,亦有引起白血病的報道,人體應用放射性同位素最低安全劑量,尚無權威定論。
2.手術
乳癌根治術,往往誘發多灶性淋巴管肉瘤;輸尿管——乙狀結腸造瘺術,吻合處並發結腸腺癌的發病率較一般人高500倍;癌的手術,導致血行播散者屢見不鮮。
3.某些藥物
在上萬種藥物中,不少藥物可致癌。類固醇激素在正常情況下,患者肝髒能分解滅能,長期應用不僅能使肝功能障礙,還可使肝細胞變性、增生、壞死以致誘發肝細胞癌變;激素製劑亦有引起相仿的肝腫瘤或瘤樣病變;前列腺癌患者長期應用雄激素治療,可引起第二腫瘤——
男性乳癌;使用DES保胎,可引起陰道透明細胞癌,藥物還可通過胎盤發生癌變而影響下一代;更年期綜合征用雌激素治療,導致子宮內膜發生癌變。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器官移植應用免疫抑製劑於患者,發生淋巴瘤、黑色素瘤、肝癌、皮膚癌、膀胱癌和白血病的危險較一般人高100倍以上,癌發最短者僅18個月。自身免疫性疾病應用免疫抑製劑亦有致癌的報告。化學藥物可以殺滅或抑製癌細胞,但有誘發第二腫瘤的危險。環磷酰胺,氮芥可使細胞癌變。5-FU、急光黴素、阿黴素等抗腫瘤藥,均能誘發血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