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癌症病因分析(3)(1 / 2)

實際上,就肺癌的罹患方麵而言,男性約為女性的4倍多,而抽煙者亦是男性比女性多好幾倍,歐洲的癌症專家認為香煙是我們日常環境中最普遍的致癌因素。並且表示除了減少抽煙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更有效的降低癌症罹患率的方法。抽煙也和口腔癌、喉癌、膀胱癌或其他器官的癌症有關。

香煙危害人類的部分有二,其一是尼古丁,其二是鬆黑油。人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組成自律神經係,尼古丁可將雙方的神經於神經節阻斷。因此,使胃液的分泌、腸的蠕動、心髒的跳動、冒汗、等等管理工作的自律神經係統,於雙方神經的神經節阻斷,致使各髒器不聽中樞命令,而自由行動,因此,對健康的危害很大。

用餐之前,抽一支煙會降低食欲。相同的理由,戒煙的人會開始發胖,由此可見,香煙最不好的部分是尼古丁。由於尼古丁危害自律神經,抽煙之後,濃厚的胃液分泌變少,而需要大量的稀薄的胃液時,反而隻分泌出胃酸,完全不依照胃的需要分泌,致使中樞“命令”

失靈,因此,尼古丁的害處不可說不大。

關於鬆黑油部分,經過科學家的研究,很明顯含有致癌物質。因此,這部分的毒性並不亞於尼古丁。因為吸入這種致癌物質,會危害肺髒;附著於口腔黏膜時,容易隨著唾液而吞入,則很快經過食道,而至胃中,然後再送入腸裏。所以,吸煙才被認為會致癌,由此可見,吸煙會引起肺癌是百分之百的事實,毫無可疑之處。

可是,前麵已經說過,有致癌作用的並不隻是香煙,必須有其他因素的配合,才容易致癌。問題是既然知道毫無疑問的會引發肺癌,因此,可能的話,還是不要抽煙。

根據最近的統計結果而言,最理想的是完全不抽煙。如果,一天的抽煙量在9支以下時,其情況便接近於完全不抽煙者;可是,一達到9支至15支,罹癌率則急劇升高,若達到15支至20支,則更加升高。以前,一天抽兩包(40支)才被認為是老煙槍;現在,這種看法已經不適用了。最近,認為超過20支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老煙槍,這種老煙槍的罹癌率相當高。

三、1/3癌症和吸煙有關

據《2006年吸煙與健康報告》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吸煙者約為3.5億,占世界煙民的1/3;同時,癌症與吸煙的關係也得到了確證:吸煙量越多,煙齡越長、越早,癌症的發病幾率越高。

大量的科學數據告訴我們,吸煙與1/3的癌症有關,不僅僅是肺癌,它還能使口腔癌、喉癌、氣管癌、胰腺癌、胃癌、宮頸癌、膀胱癌等的發病率上升。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目前仍集煙草生產、煙草消費和煙草種植、吸煙人數、青少年吸煙人數等多項“世界之冠”,這些不光彩的第一,嚴重危害了國人的生命與健康。

煙草中含有上百種複雜的化學成分,大部分對人體有害,吸煙過程中可產生40多種致癌物質,其中與肺癌關係密切的主要有多環芳烴類化合物、苯、砷、丙烯、煙堿(尼古丁)等,這些致癌物質可通過不同的機製,激活某些癌基因,導致癌變。而煙在點燃後,所產生的煙霧,不僅包含了煙草中所有的化學成分,同時比煙草本身又增加了一些有害物質,如一氧化碳和煙焦油等。

同時,致癌物還會兵分“陸、海、空”三路入侵,即可經唇、舌、口腔、喉部等直接接觸部位被吸收;從咽部經食管到胃部甚至進入腸道,直接侵襲胃腸道黏膜;而進入呼吸道的大部分煙與黏膜直接接觸後,其中有害成分都可被吸收入血液而運送到遠處,重創呼吸係統、消化係統和泌尿係統,導致患癌。

在這麼多種癌症中,肺癌與吸煙的關係最為密切。目前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肺癌甚至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正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究其原因,80%的男性肺癌和19.3%的女性肺癌都源於吸煙。

更可怕的是,吸煙不僅危害吸煙者本人健康,非吸煙者還會因為被動吸入大量煙霧而得病。家中如有一人吸煙,那麼這一家男女老少都要遭殃。曾有調查發現,丈夫吸煙的女性患肺癌比例明顯高於丈夫不吸煙的女性,而一些與吸煙者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幾率甚至是常人的7倍。

事實上,有效控煙可明顯遏製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並使之下降。

所以,對吸煙者來說,戒煙越早越好,任何時候都不晚。而且隻要措施到位,控製吸煙是完全可能的,即使中年戒煙,也會減少患癌的危險。據統計,控製吸煙可減少大約80%以上的肺癌和30%的總癌死亡率。吸煙者在戒煙15年後,肺癌的發病危險與不吸煙者已沒有差別。

其實戒煙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比如感冒時吸煙會感覺煙無味或味苦,趁此良機戒煙是可行之舉;煙癮發作時,可每天早晨提前30分鍾起床,慢慢喝上一杯水,其餘時間再喝上三四杯,每次5分鍾就行;加強體育鍛煉;同時千萬別把愁事或喜事作為“吸一支”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