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亞洲癌症大增,吸煙是禍首
癌症專家預測,如果不采取措施扭轉現狀,到2020年,亞洲癌症患者人數將比現在有顯著增加。美聯社2007年5月31日報道,人口增加、環境變化、生活習慣改變、防治手段不足等是造成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
1.生活習慣改變提高患癌風險
“在接下來的10~20年,亞洲將經曆西方國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曆過的事情……”美國紐約一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外科教授賈汀·P.沙阿今年5月在一次國際癌症會議上說,“酗酒、吸煙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將導致患癌風險向亞洲國家轉移。”
美聯社報道,2002年的數據顯示,亞太地區死於癌症人數為490萬,占世界總數45%。報道援引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唐納德·馬克斯的話說,如果不積極采取措施,扭轉這一趨勢,到2020年,亞太地區癌症死亡數將增至780萬。
2.吸煙是“罪魁禍首”之一
報道說,吸煙是導致亞洲癌症患者增加的“罪魁禍首”之一。亞洲發病率最高的三大癌症是肺癌、胃癌和肝癌。吸煙能直接導致肺癌,而肺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癌症“殺手”。
對於印度等國雖不吸煙,卻喜歡用嘴咀嚼煙葉的人,專家認為,這種行為危害也不小,長期咀嚼煙葉導致一些國家口腔癌患者在近年增加了一半。
水煙在中亞、南亞國家比較流行,但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5月29日在一份報告中說,抽水煙可能比抽紙煙帶來的健康風險更大。水煙管內冒出的煙霧含有大量有毒物質,這些物質可能引發肺癌和其他疾病。
世衛組織在報告中說,世界上約40%的癌症發病例可以通過體育鍛煉、健康飲食和戒煙等方法得以避免。
(第六節)早期症狀二十種
身體表麵的腫瘤,一般來說是比較容易發現的。發生於內髒的癌瘤,早期症狀都不明顯,想早期發現,就需要大家細心觀察,對疑似病人要及時送醫院進行檢查、鑒別。
下麵介紹20種癌症的早期症狀:
(1)原因不明的消瘦、無力,上腹無規則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別厭食肉類食品。
(2)非懷孕和哺乳的婦女,有乳頭流水或能擠出液汁。
(3)身體任何部位如乳腺、頸部或腹部出現逐漸增大的腫塊。
(4)幹咳、痰中帶血,胸悶胸痛,久治不愈。
(5)中年以上的婦女,性交後陰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時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或是停經後數年又來月經,白帶明顯增多。
(6)不伴腹痛的逐漸加深的黃疸和上腹包塊。
(7)肝髒腫大的速度較快,並伴有肝區疼痛。
(8)不明原因的無痛性血尿。
(9)皮膚潰爛長久不能愈合。
(10)黑痣突然增大,同時伴有灼癢、破潰,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發脫落。
(11)反複發熱和頑固性的牙齒出血,皮下出血和進行性貧血。
(12)反複出現的不明原因的高熱。
(13)口腔黏膜,或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上出現白斑,而且迅速擴大和灼癢不適。
(14)進行性雙下肢無力,感覺異常,動作失調或伴大小便有時失禁。
(15)無明顯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16)進食吞咽時胸骨後有異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覺食物通過緩慢。
(17)鼻塞,經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帶血絲,伴有偏頭痛、頭暈、耳鳴和頸上部耳垂下方前後部位摸到腫大淋巴結。
(18)大便習慣改變,或腹瀉和便秘經常交替出現,或大便常帶膿血,或大便變細變扁。
(19)逐漸加劇的頭痛,伴突然出現的短暫的視力障礙和嘔吐。
(20)青少年肘或膝關節劇痛、腫脹,用抗風濕藥或抗菌素類藥治療無效。
以上提出較具代表性的20條疑似惡性腫瘤的症狀。
凡發現這些症狀,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盡快到醫院請有關專科進行診斷。但並不是說,凡有上述症狀就是癌症,最後的診斷應該由醫生經過各種方法詳細檢查之後才能作出,否則就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不必要的思想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