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下疳除上述典型臨床特點外,尚可發生其他異型,如一過性軟下疳、毛囊性軟下疳、隆起性軟下疳、巨大型軟下疳、崩蝕性軟下疳、匐行性軟下疳及混合性軟下疳(即軟下疳與梅毒性硬下疳同時存在,各具特征)等。
五、軟下疳可引起哪些合並症
1.淋巴結炎
軟下疳發生後2~3周,即潰瘍最嚴重時期,約50%~60%的患者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一般單側性,有明顯疼痛及壓痛,稱為“痛性橫痃”;與周圍組織粘連,即發生淋巴結周圍炎,腫大淋巴結可形成膿腫,皮膚表麵發紅,觸摸有波動感,破後形成潰瘍,流出黏稠膿汁,稱“魚口”,愈後形成大塊瘢痕。女性患者發生橫痃較少。
2.包莖和嵌頓
由於包皮長期反複發生炎症,致使包皮水腫,腫大的包皮形成炎性包莖。水腫的包皮圍繞冠狀溝形成腫環,導致龜頭嵌頓。
3.陰囊、陰唇象皮腫
由於發生淋巴管炎或淋巴結炎,淋巴液長期不能順利回流,在鬆軟的組織中瘀積,形成陰囊、陰唇象皮腫。
六、怎樣診斷軟下疳
(1)病史:發病前2~3天有不潔性關係史或配偶感染史。
(2)外生殖器出現1個或多個疼痛性潰瘍,基底軟;單側腹股溝“痛性橫痃”,破潰後形成“魚口”。
(3)實驗室檢查:
直接塗片:先將潰瘍表麵膿性分泌物用棉球擦淨,以避免雜菌汙染,從潰瘍底部或邊緣刮取分泌物塗片,革蘭染色,可檢出革蘭陰性短杆菌。該方法易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
細菌培養:可用棉拭子刮取分泌物或從未破潰的腹股溝淋巴結抽取液體,立即接種於培養基上,培養24~48小時,從菌落取材做革蘭染色及生化反應,可鑒定杜克雷嗜血杆菌。
根據以上三點進行綜合分析,細菌培養陽性是診斷本病的關鍵。
七、怎樣治療軟下疳
1.全身療法
軟下疳治療方案(I)(衛生部衛生防疫司1993年推薦):①複方新諾明,每次2片,每日2次,連服10~14日。②紅黴素,每次500毫克,每日4次,連服10~14日。③強力黴素,每次100毫克,每日2次,連服10~14日。④紅黴素與強力黴素聯合治療,服用方法同上。
治療方案(Ⅱ)(1993年美國CDC推薦):①阿奇黴素1克,單次口服。②頭孢三嗪250毫克,一次肌注。③紅黴素每次500毫克,每日4次,連服7日。④阿莫西林500毫克,加棒酸125毫克,每日3次,連服7日。⑤環丙氟呱酸500毫克,每日2次,連服3日。
2.局部療法
1∶8000高錳酸鉀液或雙氧水清洗,外塗紅黴素軟膏。
淋巴結膿腫不宜切開,應在遠位刺入抽取膿液,再注入藥液。
(第五節)艾滋病的防治
一、艾滋病的概念
艾滋病,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俗稱艾滋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傳染病。它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和人們的行為有直接關係。能破壞人的免疫係統,是特別是細胞免疫係統,以機會感染及惡性腫瘤為特征的慢性致死性傳染病。美國疾病控製中心稱它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其英文縮寫為“AIDS”,中文譯為“艾滋病”。
“AIDS”有3個含意:
(1)在病因方麵是獲得性(由後天性亂致病)的。
(2)在發病機製方麵是免疫缺陷(機體免疫防護功能在鬥爭中挫敗)。
(3)在臨床征象方麵是以全身消耗(持續低熱、慢性腹瀉、體力衰退、惡病質)、各種機會感染(卡氏肺囊蟲肺炎、結核、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和惡性腫瘤(卡波濟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綜合征為特征。
當HTV侵入人體後潛伏期短隻幾個月,長者可達十多年,隨著病情的發展,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發生機會性感染、腫瘤等,成為艾滋病病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在發病之前,其外表和健康人是一樣的,在醫學上,稱他們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們雖然外表健康,但體內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都帶有病毒,會傳播給他人。
二、艾滋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