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各種常見性病防治綜合知識(4)(2 / 3)

四、艾滋病的傳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雖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樣,但他們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皮膚黏膜破損處或炎症潰瘍的滲出液裏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傳染性。另外唾液、淚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發現病毒,但含病毒很少,傳染性不大。腦脊液、骨髓、中樞神經係統和皮膚均可分離到病毒。

艾滋病主要有以下傳播方式:

1.性接觸傳播

艾滋病病毒大量存在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男性精液及女性陰道分泌物中,當男女性交時,必然有體液交換,而性交時發生在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局部細微的破損,艾滋病病毒可以通過破損進入對方的血液中,因此,任何一方的生殖器黏膜破損均可在性交時造成男女雙方相互感染。如此說來,性交是最主要和最常見的傳播途徑,在沒有采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與已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發生性接觸,無論是同性或異性間的性行為以及口交都能感染,而其中以肛交最為危險。當生殖器有性傳播疾病時則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險程度。

1)同性戀的傳播

在艾滋病病人的精液中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通過性交,很容易傳給對方,尤其是同性戀者,這是因為男性同性戀者的性交方式是肛交。人的直腸黏膜為柱狀上皮,薄而脆,血管豐富,易破損,當性交時,男性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能通過直腸黏膜破損處接觸對方的血液和細胞而傳染。況且,男性同性戀者的性伴侶常為多個,因而傳播艾滋病的危險性就更大。

2)異性間性行為的傳播

異性間的性行為也能傳播艾滋病病毒。由於異性間性行為而感染艾滋病的人多半是由於對艾滋病知識的缺乏,未采取保護性的性行為措施,當然,也有人明知自己已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仍繼續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甚至,更有懷著報複性心理的性行為者。

3)口交及深吻的傳播

由於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精液中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可以經口交傳播給他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檢測出艾滋病病毒,但唾液裏所含的量甚少,當口腔黏膜正常時,不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如口腔黏膜有破損或進行深吻而咬破對方的黏膜時有可能傳播艾滋病病毒。

2.血液傳播

接觸血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險與注入人體的血量有關,輸用了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的受血者則幾乎百分之百受到感染。

1)輸血液傳播

這是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若將血液輸給他人,會使受血者感染艾滋病病毒,我國已有此病例。

2)輸血液製品傳播

血友病病人的體內缺少一種凝血因子“Ⅷ因子”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常易出血,需注射一種用血液提取製作而成的“Ⅷ因子”,而這種物質是將大量人群的血液抽取出來再進行混合以後提取的濃縮物,這樣,很難避免艾滋病病毒的混入。在1983年以前,艾滋病還不為人們所認識,混合的血液中就混雜有艾滋病病毒,當輸入到血友病病人的體內時,就使這些血友病病人感染上艾滋病。

3)非法采漿傳播

我國一些地區的非法采集生產用原料血漿行為造成大量有償供血漿者交叉感染艾滋病病毒。目前,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估計超過85萬人,其中6%是通過非法采血漿途徑感染的。20世紀90年代初參與非法賣血漿的農民中,估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3萬~5萬人。

4)靜脈吸毒傳播

靜脈吸毒者由於注射器和針頭消毒不嚴或根本不消毒,有時,為了尋求更大的刺激,多發展至與他人共用注射器和針頭來靜脈注射毒品,這就是吸毒群體在一起吸食毒品時,通常使用一支注射器相互注射的原因。這樣,其中有一個人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很容易使注射器中的艾滋病病毒隨注射器傳播開來。再加上吸毒者又常用性刺激劑以刺激性欲,這樣,性亂者或同性戀者經常群聚在一起,加速了艾滋病的感染和傳播。

5)醫源性傳播

包括器官移植傳播、醫院內傳播,醫院人員被艾滋病病毒感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醫務人員對病人的傳播,人工授精傳播等。

6)非醫療器械傳播

使用未經消毒的非醫療性器械如果刺傷皮膚也有可能傳播艾滋病病毒。

3.母嬰傳播

母嬰傳播也稱圍生期傳播,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親在產前、分娩過程中及產後不久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胎兒或嬰兒。可通過胎盤,或分娩時通過產道,或通過哺乳傳染。嬰兒在產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機會在於經胎盤感染。

最近認為性病患者,特別是有生殖器潰瘍者(如梅毒、軟下疳、生殖器皰疹)也應列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五、艾滋病患者的臨床表現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體後,臨床表現錯綜複雜,基本上可分為:入侵階段的急性感染期,缺乏症狀的臨床潛伏期(無症狀期),艾滋病期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