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各種常見性病防治綜合知識(4)(3 / 3)

1.急性感染期

急性感染表現多發生於感染後2~6周,主要表現為:(1)單核細胞增多症樣綜合征或流感樣症狀。症狀表現有發熱、咽痛、皮疹和全身淋巴結腫大,或表現頭痛、全身肌肉關節痛和腹瀉等。一般持續3~14天,部分病人進入無症狀期,另一部分患者可持續低熱、消瘦、淋巴結腫大,並可伴有HlV抗原或/和抗體陽性。

(2)急性HIV腦膜炎。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和腦膜刺激症,腦脊液中單核細胞增多,蛋白中度增加,持續2~3周常自消,有的呈慢性反複發作。

2.無症狀期

又稱潛伏期,半年至10年不等,少數可達15年。潛伏期的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量、類型、傳染途徑、免疫係統的個體差異和營養狀況以及生活習慣等有關,但最重要的預後因素是T4淋巴細胞計數。除經母嬰垂直感染者外,約30%的感染者在2~5年之內發病。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病率可隨之上升。未發病者,有的可長期甚至終生攜帶艾滋病病毒,成為危害極大的傳染源。

本期除體檢時可發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外,病人的外表、體力等均同正常人一樣。查CD+4T細胞計數和CD+4T/CD+8T比值正常,而血清抗-免疫缺陷病毒陽性(抗-HIV陽性),P24抗原陰性。

3.艾滋病期

(1)常表現為持續低熱超過1個月;慢性腹瀉4~次/天以上,超過1個月,近3個月內體重下降10%以上,體力衰退,呈全身消耗性惡病質表現。

(2)此起彼伏地發生各種感染,常有鵝口瘡、咽炎、食管炎、胃腸炎(念珠菌引起),軍團菌肺炎、卡氏肺囊蟲肺炎、肺結核和肺外結核,好發帶狀皰疹,人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反複發作,還可見腦弓形蟲病、隱孢子球蟲病、隱球菌腦膜炎、組織胞漿菌病及各種細菌性感染和敗血症等。30%~40%的患者可出現卡波濟肉瘤(波及皮膚、頸、軀幹和外生殖器,侵及內髒),尚有發生於淋巴結,骨髓,肝髒和中樞神經係統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3)此期除抗-免疫缺陷病毒陽性外,P24抗原陽性;周圍血CD+4T淋巴細胞數顯著減少,小於0.2×109/L,CD+4T/CD+8T細胞比值小於1;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

亦可有血小板減少、粒細胞減少、貧血或全血細胞減少。

六、艾滋病對社會各方麵造成的危害

1.對社會的影響

對社會的影響主要體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1)普遍性:即人人都可能受到來自不同途徑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2)長期性: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後,由於潛伏期較長,所以對周圍人的影響也是長期的。

(3)毀滅性:艾滋病主要侵害青壯年,造成大量勞動力的兵源的缺失,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力量的補充。

2.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1)對社會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有專家估計,中國艾滋病的傳播速率是幾何數量級的,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達到60萬~100萬人時,隨之而來的經濟損失每年可使中國遭受4600萬~7700億元的損失。

這些年,全球每年直接用於艾滋病的經費約50億美元,間接損失是它的10倍,科學家估計,世界每年將為艾滋病付出5000億美元的代價,這是發達國家損失生產總值的1%,發展中國家損失生產總值的3%。可以斷定一旦出現大流行,將會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

(2)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3)給社會、家庭增加負擔。

(4)影響社會安定。

3.對人類健康發展的影響

在艾滋病嚴重流行的國家,艾滋病危及人類健康是由於艾滋病的主要感染年齡段為青壯年,加上病死率極高而導致死亡率上升,大量青壯年早亡,造成勞動人口下降,國家人口結構改變,人均期望壽命縮短。在非洲,大多數國家平均壽命縮短10年,讚比亞由65歲下降到33歲,津巴布韋從70歲下降到40歲,烏幹達從59歲下降到31歲。

4.對人們精神心理的影響

艾滋病不僅對人類健康發展有影響,而且還影響到人們的精神心理。

(1)對一般人群的影響。

由於對艾滋病的知識缺乏了解,艾滋病使人們感到恐怖和不安,以致產生“恐艾”心理,導致孤立、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甚至對接觸艾滋病病人的人也避而遠之。

(2)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影響。

當他們發現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時,陷入痛苦之中,很多人喪失生活的勇氣,痛苦、悲觀,加上社會上對他們的偏見和歧視,往往存在消極對抗情緒,有的人對社會產生報複心理,有的人自殺身亡。

七、診斷艾滋病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診斷方法

1)通過臨床表現診斷

急性感染期可根據高危因素(輸血、性亂、吸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