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帕金森病的手術治療如何選擇
目前治療帕金森病手術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1)部分核團損毀術:主要是通過對靶點(指損毀的部位)的破壞達到改善功能的方法。目前病灶損毀主要通過射頻損毀的方法。這類手術國內已有許多家醫院開展,但遠期療效難以預測。
(2)腦深部核團刺激術(DBS):是將頭端裸露的針電極植入靶點,電極通過皮下隧道的電線與埋藏在胸壁的刺激器相連接,發射一定頻率的電流到達靶點而抑製其功能,同樣可以達到改善功能的目的。刺激術最主要的優點是有一定的可調節範圍,通過外置電磁感應設備即可對刺激發生器進行調節,當電刺激時,若出現不良反應,可通過減少刺激強度或改變刺激參數,使之得以解決。國內已有多家醫院開展,完成數百例,近期療效較好。但是,費用頗高,術後3年或5年、10年的療效也難以預測。
(3)移植術:是將組織或其他物質植入靶點部位,以期植入細胞代替喪失的神經元功能,能產生多巴胺,而達到恢複功能的目的,或將某些促進神經生長的因子植入,防止神經元進一步變性、壞死,以阻止帕金森病病情的進一步加重。目前,僅有個別病例報道有效,遠期療效有待觀察。總體上,95%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是靠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帕金森病一定要嚴格選擇適應證和禁忌證。必須明了,帕金森病患者在手術治療後也需要服藥治療,當然部分患者可能減少藥物的劑量。由於手術治療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的某些症狀(如震顫、強直),但對其他症狀可能無效。因此,仍要服藥來解決。
七、人過五十慎防帕金森
帕金森氏病又稱“震顫麻痹”,是神經退化性疾病。神經係統退化,主要影響中老年人,此病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多,年齡越大病人越多,男性患者多於女性。
由於人在患上帕金森氏病後,會出現靜止時手、頭或嘴都不由自主地震顫,身體僵直,運動遲緩、姿勢反射喪失以及體位不穩定等症狀,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帕金森氏病主要由製造多巴胺的大腦細胞等退化所引起,使病人出現手腳不由自主抖動、肌肉僵硬、運動減少、反應遲鈍等症狀,但退化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據介紹,目前尚無中止帕金森氏病持續進展的療法,但有多種藥物可以減輕症狀,主要是抗震顫麻痹藥物。不過這些藥物都有較強的副作用,嚴重的可以導致神經錯亂。帕金森氏症患者大腦通路活動有一個顯著特征,那就是大腦深層的丘腦核部位處於過度亢進狀態。早先的研究顯示,這可能是患者大腦中多巴胺生成機製出現異常的原因。抑製丘腦核部位的活動,可能有助於減輕帕金森氏症病情。現有的手術和大腦深度刺激等療法就基於這一原理。目前國內有種細胞刀療法的治療效果比較明顯。
專家認為,此病易發於老年人群,但是在前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家人和自己忽視。專家提醒,假如一旦發現老人有麵部表情變少、精神異常等症狀,應該立刻盡早治療。
八、吸煙對帕金森病有保護作用
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Hernan等進行的研究顯示,吸煙對帕金森病發病具有保護作用。
實際上,幾乎所有病例對照研究均發現,吸煙與特發性帕金森病呈負相關,但吸煙對帕金森病是否真有保護作用一直有爭議。Hernan等進行了兩項大樣本前瞻性研究,評估吸煙與帕金森病發病率的關係。
其中一項為護士健康研究(NHS),始於1976年,包括121700名女護士,年齡為30~55歲。另一項為醫務人員追蹤研究(HPFS),始於1986年,包括51529名男性醫務人員(牙科醫師、驗光師、藥劑師、足醫和獸醫),年齡40~75歲。兩項研究均終止於1996年。
結果顯示,在NHS20年追蹤期,有153例經醫師證實的帕金森病新患者,HPFS10年追蹤期間,有146例帕金森病新患者。60歲以後帕金森病發病率陡增,在所有年齡組中,吸煙者與不吸煙者男性發病率均高於女性。在兩項研究中,吸煙者帕金森病發病率均較低。帕金森病發病率隨著吸煙量的增加而降低。與不吸煙者比,年吸煙量≥45包者帕金森病發病率最低,開始吸煙年齡與帕金森病發病率無顯著關係。研究人員對飲酒量和咖啡因攝入進行校正後,結果改變不大。死亡率隨年齡增大而增加,在所有年齡組,吸煙者死亡率均高於不吸煙者。
該研究發現,盡管不能排除帕金森病患者討厭吸煙的可能性,但吸煙對帕金森病發病仍具有保護作用。當然,與吸煙的致癌性及對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相比,吸煙減少帕金森病發病率的好處就顯得無足輕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