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飲食要清淡,少吃鹽,戒煙酒,生活規律。
(3)適當運動,生活興趣多樣化,注意腦力運動,如讀書看報、寫字、寫文章等,每日不少於1~2小時。
(4)保證科學睡眠,健康睡眠。
(5)高危對象應加強監控,如對有影響腦供血疾病的患者,具有多種危險因素高齡老人、有癡呆家族史或有癡呆基因人群,應定期隨訪,每年進行1~2次智能測驗,對得分明顯下降者,應進一步做CT、磁共振或PET檢查,以求早期診斷、早期幹預,延緩病情發展。
(6)加強老年癡呆科普宣傳教育,讓更多的老年人及其親屬熟悉老年癡呆的早期表現和防治常識,做到自我預防、自我診治、自我護理、自我康複。
(7)盡量減少接觸鉛、鋁、錳、鉻、銅、矽、一氧化碳、睡眠藥、抗痙攣藥、農藥等對腦神經有毒害的物質。
(8)保持積極上進、樂觀的心理情緒,廣交朋友,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培養廣泛、良好的興趣,將有益於降低老年癡呆的發病率。
四、不要小看頭痛
頭痛是許多疾病中的症狀之一,它不僅可以反映出機體某個部位出現了病變,同時又是某些特殊疾病的緊急信號。
例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就提示可能要發生腦血管意外。
可以引起頭痛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三大類情況,由於顱內隻有三個部位對疼痛敏感,即:血管、腦膜和神經。當血管擴張或被牽拉時,血流變細變緩可以造成頭痛;中醫早就有“不通則痛”的理論,此類頭痛多見於急性腦膜炎、腦炎顱內外感染、腦水腫、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當腦膜受到炎性滲出物或腦出血的刺激時也可出現頭痛,也可以發生腦水腫或腦外傷出血直接刺激腦膜引起頭痛;當神經受刺激時,比如視神經炎或因鼻咽癌侵犯三叉神經等;頸椎病可使頸部肌肉緊張持久地收縮,同樣可以造成頭痛;患有耳、鼻、鼻竇、牙等處的病變,疼痛可以擴散或發射到頭部引起牽涉性頭痛;當然,還有並無病變的神經官能症性頭痛,這種頭痛常常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係。
頭痛的原因是複雜的,有的頭痛又提示嚴重的疾病,因此要充分重視。
假如中老年患者出現頭痛,首先要尋找原發性疾病,比如,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應考慮是血壓的原因;長期便秘的病人頭痛,可以使用通便的方法減輕頭痛;有頸椎病的人,頭頸部活動後可加重頭痛;青光眼、三叉神經痛、鼻竇炎、感染發燒等也可引起頭痛。在急性頭痛時伴有惡心、噴射狀嘔吐及發燒應想到有顱內感染。
慢性頭痛多見於顱內外的多種疾病,如腫瘤,除了頭痛外,當壓迫了視神經會出現一側視力下降;頭痛伴有劇烈嘔吐者可能是顱後凹腫瘤;頭痛伴有精神呆滯、對周圍事物不關心或表現過分激動,應警惕額葉腫瘤;頭痛伴有眩暈者應考慮小腦、橋腦腫瘤。
頭痛的原因很多,目前有許多檢查確診方法,如CT、腦地形圖及腦電圖、腦血管造影、氣腦造影、眼科及耳鼻喉科的檢查等。中老年朋友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明確診斷,不要小看頭痛。
五、患了老年性癡呆怎麼辦,怎樣預防
老年人在機體老化的進程中具有與其他年齡不同的生理、心理變化,雖然老年性癡呆已成為老年人的多發病,但並不是所有老年朋友都患此病。有人曾調查發現此病的發病與接受教育的程度呈反比,即文化程度越高的患病率越低,而反之則高。到目前為止,對老年性癡呆尚無特效療法,隻是在病因治療的同時,加用一些腦神經營養劑、腦血管擴張劑等,從而達到增加腦的血流量,保護尚未受損的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延緩或減輕癡呆的症狀。
此外,對於老年性癡呆的預防及自身生活方式的調整,則顯得尤其重要。
首先要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病,預防各種傳染病及外傷;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培養和鍛煉自己能夠承受各種不良刺激的心理因素,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戒煙酒;不要濫用藥物;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廣泛接觸周圍的人,與他們交談可以獲得新的信息,有利於智力的開發,用大度、樂觀的精神情緒去看待人生,用積極的態度對待衰老的到來;當生活中遇到挫折和逆境時,不要失去信心而產生自卑感,喪失對生活的追求,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空間,為社會多作貢獻,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平時強迫自己聽廣播、讀報紙、學外語、打太極拳、做手工與彈琴等,這都是預防腦神經衰退和加強記憶力的有效方法。此外,合理的飲食結構,是預防老年性癡呆的主要環節。膳食中要多食蔬菜、魚類、海帶、海藻及適量的瘦肉和蛋類,常食核桃、花生、黑芝麻等堅果食品。烹調盡量用鐵具,少用或不用鋁製品。總之,身心健康對預防老年性癡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另外,老年性癡呆患者獨立生活是十分危險的,由於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因此極易發生外傷、火災、走失等意外事故。家人對患者要極富有同情心和耐心,和諧的家庭氣氛和良好的家庭護理質量,對此病的影響很大。對有異常行為的老人,家人應給予更多的體貼和照顧,協助患者完成諸如吃飯、穿衣、大小便、洗澡、外出等日常活動,不要讓病人單獨居住,親情會減少病人的悲觀、孤獨、失落感。
當然,病情嚴重的應送醫院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