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選擇用藥應注意選用療效高,能改善遠期預後、提高生命質量,加快康複,不良反應小,價格便宜,病人能長期堅持,服用方便的,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三、老年人服藥的注意事項
老年人由於肝腎功能的減退,對藥物的解毒能力下降,共用藥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副作用。因此,老年人服藥要注意以下幾點:(1)用藥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要有病亂投醫,濫服藥物。
(2)盡量少用藥,能用一兩種藥治好的病,絕不用三四種,尤其不能用毒副作用大的藥物。
(3)注意減少用藥劑量,一般60~80歲用成人量的3/5~4/5,80歲以上老人用成人量的1/2。肝腎功能不全的老年人用藥要遵醫囑。
(4)用藥要注意觀察,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服,請醫生診治。
(5)慎用解熱止痛藥和消炎鎮痛藥。如解熱止痛藥用量過大或服藥間隔太近,可導致大量出汗甚至虛脫;服用阿司匹林要注意多喝水,胃病患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撲熱息痛不宜與普魯本辛合用;布洛芬可引起腸胃反應,胃病患者慎用,過敏患者及有鼻息肉和血管水腫者禁用。
(6)慎用抗生素。老年人大量使用抗生素易在體內造成蓄積,引起中毒反應,且容易引起繼發感染,很難醫治;貧血患者要慎用氯黴素,肝功能不全者要慎用四環素、新生黴素、先鋒黴素、利福平和抗癌抗生素,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或禁用新生黴素、卡那黴素、萬古黴素、慶大黴素、先鋒黴素及抗敵素等。
(7)慎用安眠藥。長期服用安眠藥容易產生依賴性,故而導致用藥劑量越來越大,造成蓄積中毒。假如驟然停藥,還會引起頭暈、惡心、肌肉震顫和失眠加重。此外,青光眼患者要禁用安定。肺氣腫患者不宜使用安眠藥。還需注意的是使用安眠藥應幾種藥交替交換使用,避免固定使用一種藥而使用劑量越來越大。
(8)慎用瀉藥。長期使用瀉藥會導致依賴性,一旦停藥排便更加困難,且易造成體內鈣和維生素的丟失。老年人便秘要選用作用較溫和的瀉藥,如液體石蠟、甘油栓、開塞露、火麻仁、鬱李仁、麻仁潤腸丸等。
(9)過期的藥不能用。
(10)不要依賴和迷信抗衰老藥。
(11)老年人服補藥在立冬或冬至起服用較好,服藥過程中要少食生冷油膩食物,忌吃蘿卜、茶葉、酸醋、螃蟹及辛辣食物等,如遇感冒、咳嗽、發熱、腹瀉時,應暫停服藥。
四、怎樣避免老年人用藥副反應
人步入中老年後,因積勞成疾,幾乎所有的人都與藥物有不解之緣。約有40%左右的人吃藥是嚴格按照醫囑執行的,而有更多的人是自行在藥店購藥來解決病痛。其實,這樣的做法實在太危險。由於一般老年人不隻身患一種病,在多種疾病纏身的情況下,往往是多種藥物同時服用。這樣增加了藥物的不良反應及相互反應的危險性,甚至有這樣的情況:藥物本身的副反應並不大,但是由於老年人肝、腎血流量的逐年減少及功能減退,使得解毒作用和排泄作用下降,正常藥量也會使體內藥物濃度相應增高,於是增加了中毒機會。這樣不僅給病人帶來痛苦,而且還不易分辨是藥物的毒性反應還是固有疾病的加重,給下一步治療帶來困難。
中老年人在用藥前首先應了解,隻要用藥,就不可避免地要承擔藥物本身的毒副作用。
臨床上常常見到這樣的現象:有不少中老年人在門診看病時同時掛幾個科室的號,而各科醫生並不知道您在其他科室所開的藥。他在開處方時,僅從本科檢查出來的疾病考慮下藥,造成本不應同時服用的藥物同時服用了,這樣患者人為地給自己創造了藥物中毒和相互抵消藥效的機會。
每日用藥相互作用產生的不良反應可分別用下列數字來表示:用藥達5種,有副反應人數占3.5%;用藥達6~10種,有副反應人數占10%;用藥達11~15種,有副反應人數占28%;用藥達16~20種,有副反應人數占58%。
那麼,應怎樣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呢?其實很好辦,隻需在看病時告訴醫生目前您在服用什麼藥(無論中藥還是西藥),給醫生一個提示,就可避免開不應開的藥,其次是患病應去醫院明確診斷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同時認真聽清用藥的方法、劑量、時間及應注意的事項,記不住的,最好寫下來或由家人代記,這樣可避免誤服。
老年人應盡量用“老藥”(即已有多年實踐的藥物),由於醫生對“老藥”的毒副作用了解很透,同時“老藥”經得住長時間的考驗。一些新出的藥,因臨床實踐尚在初期,對中老年人的毒副作用還不十分清楚,容易導致類似中毒等情況的發生。
當然,保持心情愉快,加強體育鍛煉,合理安排起居,戒煙酒、咖啡,盡量減少疾病的發生,是避免老年人用藥不良反應最根本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