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第六節)(2 / 2)

李老板悶聲道:“謝謝爹還記掛著!因為沒有合適的地方,又加上地方難靖,當時我就把大蛋子他娘的屍棺,已暫厝在周村千佛寺一間地下的暗室裏。那裏暫時也還算安靜,等以後再想別的辦法啵!”

老爹點點頭道:“也罷,大蛋子他娘不管咋樣,總也給咱李家留下個後代,也算是立一功!不看僧麵看佛麵,待會上墳時,打總也給大蛋子他娘上柱香、燒刀紙,念叨念叨吧。”李老板鄭重地點點頭。

老爹又轉頭對三姐兒道:“閨女,真是難為你!既然你倆已結成正式夫妻,你已經跟定我這個不肖的兒子,往後就多擔待些吧。回周村以後,這苦日子甜日子,冀全憑你們兩人自己巴結著去過了!”三姐兒亦點點頭。

老爹忽然想起啥來,問道:"老大家兩口子,還沒回來麼?”

老太太趕緊道:“老大家兩口子,早隨趕著回來了。是我先支應老大到祖墳上去早做準備,又安排老大家媳婦到孝婦河邊去買魚,估摸著也快回來了。”

老爹滿意地點點頭,又對老太太道:“好!好!你再到院裏去逮兩隻雞,殺了燉上。再煮些鹹鴨蛋,炒上幾個青菜,弄兩條魚就夠了。其它甭多弄,千萬別浪費了!”

老太太點點頭道:“這個自然,早準備下去了,還用你多說?”

老爹又吩咐道:“三祥子,待會上墳你甭去了。你小子腿腳快又咬文嚼字會說話,你趕快跑一趟北莊,去把你舅姥爺請來。隻說你小叔回家來,我請他來哈酒敘話,別的不必多說。”三祥子不敢稍怠,點點頭一溜煙跑出大院去。

老爹吩咐完這一切,就從老太太懷裏接過孫子,愛憐地掂幾下。大蛋子乍到陌生人懷裏,咧開嘴又要哭,三姐兒急忙把他接過來攬進懷裏。

老爹對二娃子道:“二娃子,去找個大食盒來,把你小叔準備上墳的東西都放到裏邊。酒盅子、筷子、火鞭、黃表紙啥的,一應物事都別拉下,咱這就去上墳。”

李老板從兜裏掏出銀懷表,揭開蓋看一眼。說道:“爹,現在下午一點多了。俺三個早晨六點來鍾從周村出門,跑到長山才哈碗餛飩,中間隔的時間太長,一直頂到現在都餓壞了!要不,咱先吃了晌飯再去上墳吧?”

老爹擺擺手,說道:“這是莊裏,不是你那周村,過晌飯還得再等會兒才做中。咱大家夥先去上墳,回來再吃飯說話不遲。”在家裏,老爹的話就是聖旨,誰敢置喙?李老板看了看三姐兒,隻得無奈地搖搖頭。

老爹站起身來,挺直了腰板,倒背著手走在前頭。李老板緊跟在身後,三姐兒抱著孩子,二娃子托著上墳的祭品,一行人魚貫走出李家大院。見到人多,兩隻大黃狗也來湊熱鬧,追著跳著人前人後地撒歡。大妮兒和二妮兒兩個鬼丫頭,也悄沒聲地跟出來,想到墳上去看看熱鬧。誰料老爹腦後卻像長著眼睛似的:“女娃子不能上墳,不許跟著!”嚇得大妮兒和二妮兒出溜下跑回大院,趕緊掩上大門。

出李家大院,順著李家胡同往北走,李老板指著一座緊鄰的,青磚混搭茅草蓋頂的院落。說道:“這是咱家的騾馬大車院,有長工在裏邊照看著,從咱東屋和北上房連著的木門,打開就能通進院裏。”

聞聽此言,老爹卻回過頭對李老板道:“都啥年代了?你就是不在天底下過活,長工們早都溜號溜得幹淨。騾馬院裏現在就你大哥一個人在管顧著,裏邊的牛、馬、騾子和他都成了夥計。不然的話,我和你娘偌大年紀還用親自下地?你大嫂一個婦道人家,她們都是三寸金蓮,還用出來拋頭露麵?”

出李家胡同來到村北麵,秋莊稼已經收割完,遠方一望無際的平原展現在眼前。李老板指著東邊一帶南北走向,上邊滿是楊柳、泡桐的護坡,對三姐兒說道:“那是孝婦河西岸,剛才咱過大石橋回家霎,就是從那邊下來。”又遙指著西邊大約兩三華裏遠處,也是一帶南北走向,上邊種滿楊柳、泡桐樹的高高土坡說:“那是大堰,防孝婦河水泛濫的頭道護堰。不過從我記事起,就沒想起孝婦河水泛濫過。大堰的再西邊是好大一片葦灣,從那片葦灣到孝婦河西岸,東西大約又四五裏;再從咱站的這地方往北邊看,一眼望不到頭的地方,現在大約有一千五百多畝土地,這片土地都是咱家的。”

看到三姐兒吃驚地瞪大眼睛,李老板不無驕傲地說:“如果不是世道混亂,影響到咱家的前景,若再往前溯說起來,咱們家的土地還要多得多呢。即使到現在,不敢誇口說這片土地有多麼肥沃,但也種啥長啥、啥好種啥,總是物產豐富。三姐兒,如果有一天真得世道混亂,咱周村街的買賣不好做,或是有啥原因在那兒實在呆不下去,我就和你回到老家務農。咱倆即使不用幹活,就這片土地上收的租子,也盡夠吃好幾輩子的。”聽李老板口氣這麼大,也不知當時心裏咋想的?三姐兒抱著孩子卻沒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