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韓複榘也是亂世之梟雄,是一個能力很突出的人。他出身書香門第,世代以耕讀傳家,他幼讀私塾,善書法能詩文,舊學頗有功底,但思想經曆比較複雜。韓複榘青年時迫於生活壓力而闖關東,二十歲時投軍來到馮玉祥的手下,因作戰猛勇又比較有文化,深得重用和信任而提拔的很快,成為馮玉祥手下西北軍的重要將領。辛亥革命中,韓複榘追隨馮玉祥參加灤州新軍起義,又一路跟著東征西討。他是北伐時最早攻入天津、打進北平的得力戰將,被稱為馮玉祥的“十三太保。”
上世紀三十年代,蔣馮閻李中原大戰時,韓複榘作為西北軍的重要將領陣前倒戈,宣布“維持和平,擁護中央”。他倒馮投蔣進入蔣介石陣營,被蔣介石委任為討逆軍第三路軍總指揮,率部進入山東。一九三零年九月,韓複榘始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開始了長達八年對山東的統治。
韓複榘主政山東期間,很快改組了省政府,提出“澄清吏治”、“根本清鄉”、“嚴禁毒品”、“普及教育”四項施政計劃。山東地區在韓複榘入駐之前,城鄉匪患嚴重,他嚴刑峻法,治安狀況始大有改觀。韓複榘治魯期間,捕殺大批共產黨員和無辜群眾,瘋狂鎮壓共產黨領導的農民武裝暴動,是個心狠手辣的劊子手。本人又崇廉尚儉,禁煙禁毒,重視發展地方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期間使山東省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他主政齊魯期間,除原有的學校大大增加班次外,又增設許多中小學,還增設一所醫學專科學校、八所鄉村師範和四所職業學校,以及國立山東大學、山東省立戲劇學校等。韓複榘又推崇儒學,他聽過梁漱溟的講學,對梁的道德學問很是仰慕,於是便有了在山東鼎力支持梁漱溟的鄉村建設計劃,旨在進行鄉村政治及行政改革。
據曆史記載,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國立山東大學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當時國立山東大學第一屆錄取新生九十二人,到畢業時隻有五十三人,淘汰率百分之四十二。韓複榘親自到場祝賀,獎勵給第一屆國立山大畢業生前九名:每人皮包一隻,自來水筆一支,金手表一隻,此事轟動全國。這些山大畢業生的絕大部分,後來都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
因為韓複榘對劉醫生有知遇之恩,劉醫生又是韓複榘身邊最信賴的私人保健醫生,追隨韓複榘時間久了,對劉醫生的思想也有很深的影響,便死心塌地的追隨韓複榘。劉醫生在韓複榘倡立的醫學專科學校,講過學、授過課,為醫學專科學校的成立和人才培養,付出大量心血。及至日寇入侵,韓複榘因“違抗命令,擅自撤退”遭蔣介石逮捕槍決後,劉醫生非常沮喪,惶惶如喪家之犬,感覺失去了靠山。他的性格和思想隨之也發生很大轉變,對前途已看得很淡。這時劉醫生和夫人已有第二個兒子,小兒尚在年幼,四口人混在四散逃難的人群中,迭遭磨難驚嚇,經曆兩個多月的顛沛流離,才輾轉回到周村老家廟子村。
這時老劉醫生已經故去,劉醫生便把老家廟子村的房產全部變賣,攜全家來到周村街。戰亂中,尚家胡同恰巧有一套小四合院急於脫手,劉醫生看後覺得這裏安靜幽閉,比較令人滿意。他便以極便宜的價格買下來,據此處行醫以養家糊口,始把家在此處安頓下來。劉醫生行醫的方式極其簡單低調,門前不掛牌、不掛匾也不廣告,全憑醫者圈裏朋友介紹,和患者的口耳相傳招徠買賣。
日寇占領時期,劉醫生的大兒子很有骨氣,小小年紀偷偷跑到國統區考取國民黨的學校,畢業後留在國民黨的軍隊裏服役,一度因戰爭動蕩而與家人失去音信。解放後劉醫生才接到大兒子的來信,父子又重新聯係上。得知在國共內戰時,大兒子隨國民黨軍隊投降共產黨軍隊,因有技術特長而留在解放軍隊伍裏,後來又隨大部隊複員,現已成家並安置在蘭州工作。劉醫生的二兒子也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建國初期考取一所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外地工作,也已成家立業。老二還很孝順,時常給劉醫生來信並寄錢回來。劉醫生的三兒子,是他和夫人來到周村尚家胡同定居後所生,卻自小頑劣,吃煙、哈酒、打牌、胡作非為樣樣不學自會。劉醫生為收攏小兒子的心,托關係找上人讓他進到張店的製藥廠工作,並且像當年老劉醫生對待自己一樣,早早給小三兒說上房媳婦以期穩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