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與男性相比,有不同的生理特征,所以,也常發生一些特有病症,如妊娠高血壓綜合症(簡稱妊高症),病多發生於妊娠24周與產後兩周,主要臨床表現為高血壓、水腫、蛋白尿,嚴重時會出現抽風、昏迷而威脅母子生命,所以要注意預防。
如何預防妊高症的發生,關鍵在於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即了解血壓水平(妊娠前和早孕時血壓水平)。每次產前檢查除測量血壓外,還應測量體重,檢查尿內是否有蛋白,對有妊高症家族史,既往有慢性持續性高血壓、腎髒病、糖尿病以及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的孕婦更應注意。有人研究發現,在妊娠中期和末期每天口服阿斯匹林50~150mg,可使妊高征的危險性減少65%。
另外,口服避孕藥的婦女,在我國的比例較大,如為高血壓易感人群,則應重視血壓監測,及時發現血壓升高,及時終止服藥,改用其他避孕措施,防止高血壓的發生。
中老年患者要預防高血壓
高血壓是目前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不少冠心病人、腦血栓病人以及腦出血病人都合並有高血壓。當人進入中老年後,有時莫名地感覺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或睡眠不踏實,就要謹防有高血壓發生,此時應盡早明確診斷,以便實施治療和適當保養。
高血壓往往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如果血壓長期得不到控製,各組織、髒器功能將受到嚴重損害,尤以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受害最重。有調查資料顯示,高血壓病人心腦血管發病率是血壓正常者的4~8倍。主要因長期的高血壓極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由此可引起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引起腦血栓和腦溢血(中風),輕則偏癱,重則危及生命,還有腎功能不全、尿毒症等。另一方麵,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後又可使血壓進一步升高,形成惡性循環。實際上,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就像親兄弟一樣,關係密切,因此在治療上要標本兼治。
目前對高血壓的治療主要采用化學合成降壓藥,但化學合成藥物降低血壓副作用多,而且一旦停藥後,會出現血壓的“反跳”,即血壓比用藥前更高,對於患者來說極易發生意外。近年來發現,γ—亞麻酸對降低血壓有效,它的優點在於不但能降低血壓並持續保持血壓的平穩,避免血壓的“反跳”,而且對人體和其他組織器官無毒副作用,同時它還具有降低人體膽固醇含量,抑製血小板聚集等功能,這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更是一舉多得的功效。
老年人如何預防高血壓
1.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大喜大悲
人在情緒波動,出現大喜或大悲時,交感神經就會興奮,使心跳加速,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舒張壓明顯上升,如此反複多次血壓升高,便會引起高血壓病。這就要求老年人遇事要冷靜,遇到不順心的事,要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學會釋放心中不快的方法,如多與家人、老朋友交談,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每欲發火,便離開現場,去做別的事情或改換話題,分散注意力,從而使怒氣怨言得到化解。
2.生活要有規律
對老年人來說,有規律的生活對預防高血壓病非常重要。老年人要做到有勞有逸,勞逸適度。每天要保持7~9小時的睡眠時間和1~2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做到飲淡茶、不吸煙、少飲酒(可飲少量白葡萄酒)。因煙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周圍血管收縮而致血壓升高。酒中的主要成分酒精能使心血管舒縮功能受損,血管壁粥樣硬化,易於發生高血壓。
3.合理飲食,避免肥胖
老年人的飲食應以補充足夠的營養,又不致肥胖為原則,因為肥胖會引起血壓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疾患的發病率。平日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以清淡為主,盡量少吃或不吃肥甘厚味之品。烹飪時要控製食鹽的用量,每天用量以4~6g為宜。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蝦皮、蘿卜、蜂蜜等,因鈣具有降低血壓之功效。對肥胖老年人來說,要堅持節製飲食及參加體育鍛煉,且不可盲目服用減肥藥,以免引起副作用。
4.參加體育運動
實踐證實,適當的參加體育運動,能舒筋活絡、暢通氣血,對預防高血壓病有一定的作用。可根據自身的情況及周圍環境的狀況,選擇快步走、慢跑、打太極拳、練劍、遊泳、打乒乓球等。做每一項運動,都要注意運動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方能見效。
5.常聽音樂
優美的音樂,能使人心情舒暢、大腦放鬆,從而避免因過度緊張而使血壓升高,預防發生高血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