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高血壓實用療法與保健(6)(2 / 3)

1.自我保健

高血壓病是頑症,要伴隨患者終生,而且經常隨著生活、工作、情緒的變化起伏波動,光靠每周看一次門診、測一次血壓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自我檢測。如每天根據病情變化測1~4次血壓。

(2)自我診治。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血壓變化,靈活調整藥物劑量,當病情有突然變化時,應及時求醫,以免貽誤病情。

(3)自我護理。最重要的是按時服藥。

(4)自我康複。若並發腦溢血、腦梗塞、心肌梗塞、腎功能衰竭時,還要根據不同病情學會自我康複,如按摩、理療、針灸、功能鍛煉等,不斷提高生活質量。

2.全民參與

對付這樣一個流行廣、危害大的嚴重疾病,必須要有權威的領導、嚴密的組織,發動專家、基層醫務人員及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對高血壓病要形成一種“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浩大聲勢。而且又要注意做好踏踏實實的細致工作,要將防治高血壓的措施及健康教育具體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要送醫到戶,送藥到人。

3.科學的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壓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科學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嚴格按照人體的生理衛生、節律及生物鍾效應,安排好工作、學習及生活。做到生活規律,起居有常,有勞有逸,經常運動,飲食有節,粗細多樣,低鹽少脂,防止肥胖,戒煙限酒,長壽健康。

4.良好心境

高血壓病屬心身疾病範疇,精神創傷、大悲、大怒、心理失衡、過度緊張,均可使血壓升高。因此,中老年人要學會自我心理調適,自我心理平衡,自我創造良好心境。做到談笑風生,心胸闊,寬厚待人朋友多,苦中求樂能解脫,知足和樂笑嗬嗬。

高血壓的並發症

高血壓病患者由於動脈壓持續性升高,引發全身小動脈硬化,從而影響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造成各種嚴重的後果,成為高血壓病的並發症。在高血壓的各種並發症中,以心、腦、腎的損害最為顯著。

1.腦血管意外

腦血管意外亦稱中風,病勢凶猛,致死率極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數致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種。高血壓患者血壓越高,中風的發生率越高。高血壓病人都有動脈硬化的病理存在,如腦動脈硬化到一定程度時,再加上一時的激動或過度的興奮,如憤怒、突然事故的發生、劇烈運動等,使血壓急驟升高,腦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圍的腦組織,此時,病人立即昏迷,傾跌在地,所以俗稱中風。凡高血壓病患者在過度用力、憤怒、情緒激動的誘因下,出現頭暈、頭痛、惡心、麻木、乏力等症狀,要高度懷疑中風的可能。此時,應立即將病人送往醫院檢查。

2.腎動脈硬化和尿毒症

高血壓合並腎功能衰竭約占10%。高血壓與腎髒有著密切而複雜的關係,一方麵,高血壓引起腎髒損害;另一方麵,腎髒損害加重高血壓病。高血壓與腎髒損害可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急驟發展的高血壓可引起廣泛的腎小動脈彌漫性病變,導致惡性腎小動脈硬化,從而迅速發展為尿毒症。

3.高血壓性心髒病

動脈壓持續性升高,增加心髒負擔,形成代償性左心室肥厚。高血壓患者並發左心室肥厚時,即形成高血壓性心髒病。該病最終導致心力衰竭。

4.冠心病

血壓變化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間的平穩失調。高血壓患者血壓持續升高,左室後負荷增強,心肌強力增加,心肌耗氧隨之增加,合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時,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功能降低,心肌供氧減少,因此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高血壓病並發症盡管發病急驟,病情凶險,但並不是不可預防。預防高血壓病並發症要注意以下幾點。

(1)血壓要控製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範圍內。近年來資料表明,隻要適當控製高血壓,上述高血壓並發症的發生率可明顯降低。要使血壓穩定,就要長期服藥。

(2)要排除一切危險因素,戒除不良生活習慣。

(3)控製食鹽用量,合理膳食結構。

(4)堅持體育鍛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監測並發症

對高血壓患者經常監測血壓,酌情調整藥物,將血壓控製在理想範圍內;定期檢驗血脂、血糖水平,檢查心、腦、腎、眼等重要器官的形態和功能,及早發現損害及時治療,可減少嚴重並發症的發生;每年最少一次按下列項目進行全麵隨訪。

高血壓病程、就診時間、血壓水平。用藥是單藥治療還是聯合用藥。有無危險因素:男性>;55歲、女性>;65歲、吸煙、總膽固醇>;200mg/dl、糖尿病、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有無靶器官損傷,如左室肥厚、蛋白尿、血肌酐升高、頸動脈粥樣斑塊、眼底動脈狹窄等。有無並發症,如缺血性卒中、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心絞痛、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心衰、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視網膜出血或滲出、視乳頭水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