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高血糖實用療法與保健(8)(1 / 3)

2.調節情緒有氧運動是一種低強度而輕鬆、愉快的運動方式,在有氧運動的過程中,運動者不僅能感到精神煥發,且更能避免和改善悲觀、抑鬱、煩躁等不良情緒。要知道,不良情緒的發生會造成升糖激素大量分泌,從而可誘發糖尿病發生,因而有氧運動所具有的調節情緒的作用對糖尿病的預防很有幫助。

四、心理平衡

俗話說:“病由心生。”心理因素對健康會產生很大影響。中醫常講,人有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一方麵,七情過度會造成人體氣機失常、氣血功能紊亂,從而誘發疾病產生;另一方麵,七情又與髒腑有極為密切的聯係。

正所謂:“喜傷心,怒傷肝,憂思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不同的情緒變化對人體髒腑功能所造成的影響各不相同,但卻都是人體發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研究也發現,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各種不良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高度的精神緊張、心理壓力以及各種情緒波動都會造成應激性激素大量分泌,並導致神經係統、骨骼肌肉係統、內分泌係統、生殖係統等多個係統出現相應的生理或病理變化。心理因素不僅可造成疾病發生,它的持續還會影響疾病治療,患病後能否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與病情的轉歸有極大關係。

糖尿病的發生也與心理因素有很大關係,不良情緒會對人體產生應激性影響,以致應激性激素分泌量迅速增多。而許多應激性激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且應激性激素的增多會抑製胰島素的分泌,因此,每個人在情緒出現較大波動的時候,都會出現血糖升高的表現。此時,如果再合並肥胖、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減退等糖尿病危險因素,則極易造成人體血糖水平持續偏高,從而形成糖尿病。

由此可見,調攝心理、保持心理平衡,對於保持身體健康、減少疾病有積極的意義,同時更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日常生活中,要學會避免不良情緒的發生,對人、對己要保持平常心態,不要動輒發怒,保持開闊的胸襟,更要學會在遇到煩惱時合理傾訴,這對於心理平衡的保持都是很有幫助的。

五、睡眠充足代謝暢通

睡眠是每個人每天都要進行的事情,機體與睡眠之間是生理需求的關係。

機體依賴於睡眠獲得充沛的精力、緩解機體疲勞、代謝暢通、恢複氣血運行;反之,如果沒有睡眠,人體的生命活動則難以維持。睡眠所具有的生理功能很多,良好的睡眠對於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皆有益處。

1.消除疲勞當人處於睡眠狀態時,大腦對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極弱,可以避免細胞由於受到刺激而興奮,從而能夠恢複神經係統功能,保護細胞不受破壞,且能夠使疲勞的細胞逐漸恢複。

2.提供能量睡眠中,人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都已經停止,此時機體有充足的時間為自身儲備能量,因而在睡眠結束後,會感到精力充沛、活力十足。

3.改善髒腑功能人在睡眠狀態中,肌肉鬆弛,機體的各項運動都已減緩,此時就可以有充足的血液流入髒腑,以濡養各個髒器,從而使機體的各項生理功能得到恢複和增強。

4.增強免疫力免疫力是機體抵禦外界致病因素的一種能力,機體免疫力的發揮是通過產生抗體來拮抗各種抗原物質來保護自身健康。而睡眠可以促進機體內抗體的形成,從而可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力,不僅有助於糖尿病的預防,更能有效避免糖尿病合並發症的發生。

5.穩定血糖一方麵,睡眠能夠增強肝髒功能,通過對肝髒功能的保護,對血糖的穩定很有幫助;另一方麵,睡眠可以避免應激性情況的發生,從而可避免由於應激發生以至機體大量分泌升糖激素,以致血糖水平升高。因此,睡眠對於血糖水平的穩定和改善也有很大幫助。

高血糖的飲食治療

高血糖患者飲食要點

一、高血糖患者日常飲食原則

健康人體內的血糖水平在進食前後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進食前血糖水平較低;而進食後,血糖會出現短暫的餐後高峰現象,並在胰島素的作用下緩慢下降。

可見,血糖與飲食關係密切。關注飲食是防治高血糖的第一步,科學、合理的飲食有益血糖穩定。

1.嚴格控製總熱量

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體質、身高、體重以及活動強度確定每日所需的熱量,並嚴格按照製定的熱量標準安排一日三餐。一般來說,按照勞動強度的大小,可以將所需熱量定為:①很少有體力活動者,每日每千克體重105~126千焦耳;②輕度體力活動者,每日每千克體重127~146千焦耳;③中度體力活動者,每日每千克體重147~167千焦耳;④重度體力活動者,每日每千克體重168千焦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