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高血脂實用療法與保健(6)(2 / 3)

例如一個沒有其他合並症的年輕人,LDL-C>;160mg/dL,則需要開始藥物治療;而合並冠心病或糖尿病者,LDL-C>;100mg/dL就需要藥物治療了。大家應找醫生谘詢,先判斷血脂異常的危險程度,再以此確定服藥時機。

此外,有些人自己沒有冠心病,但家屬有血脂高,就擔心自己也會得病,雖然目前血脂、血壓屬於正常範圍,也開始服用調脂藥以提前“預防”。這種行為大可不必,如果血脂正常,甚至輕度異常,隻要還沒達到服藥標準,還是應首選改善飲食、生活方式,加強鍛煉的方法進行預防。

2.調脂藥需長期服用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調脂藥分5類:他汀類、貝特類、煙酸類、樹脂類、膽固醇吸收抑製劑,其中他汀類使用最多。他汀類藥物的出現不僅能降低“壞膽固醇”濃度,還能輕度升高“好膽固醇”濃度,並有保護血管內皮和抗炎的作用。如果患者同時合並甘油三酯輕度升高,主要用他汀類藥物即可,顯著升高者可加用貝特類藥物。

服藥一段時間後,即使血脂已經達到了理想水平,降脂藥也需要堅持服用,一旦停藥,血脂又會回升,影響治療效果。在血脂達標後,大部分病人仍需用原來的劑量持續服用,部分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小服用劑量,找到最低有效劑量後長期服用,可以減少副作用。

此外,由於人體的脂類合成主要在夜間進行,所以在晚上睡覺前服用調脂藥效果最好。

3.肝功能稍高不需停藥

很多人不願長期用藥,是因為擔心會傷肝。有些人看到藥品說明書上列著一大串副作用,就會望而生畏。應該說,所有的藥物都有不良反應,他汀類調脂藥也不例外,它的確可能會對少數病人造成肝功能和肌肉的損害,但隻要嚴密觀察,早期發現,停藥後多可康複。因此,大家不要因為擔心這些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

而且,不良反應大多出現在用藥初期,早期無不良反應者,長期服藥也應該是安全的。另外,服藥期間應該定期監測肝功能和肌酸肌酶。剛開始服藥時,1個月檢查一次;一段時間後,可以每2個月查一次,以後逐漸延長間隔。

如果肝功能隻是輕度異常,不需要停藥,可以嚴密觀察或同時加用保肝藥、減少藥物劑量來調整,也可以使用另一種他汀類藥物。如果肌酸肌酶升高到正常值的5倍,就應該加以注意了。當轉氨酶升高到正常值的3倍,或者肌酸肌酶升高到正常值的10倍時,必須停藥,並接受醫生的治療和監護。停藥後要堅持每周複查化驗,直至完全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肌酸肌酶的水平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應該隻檢查一次輕度升高就輕易下結論,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複查,然後再做決定。

對於老年患者,應像年輕人一樣給予調脂治療。那些肝腎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一般無需特別調整用藥劑量;但有些老年人常合並多種慢性病、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就診時應向醫生說明情況,由醫生來調整藥物的具體使用劑量。

走出降脂誤區

中國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數量在逐年上升,但目前高膽固醇血症的治療率仍很低。即使是在接受降血脂治療的患者中,也大約有一半人並沒有達標。

原因何在,除了需要更強效的降脂藥物外,患者還應走出以下降脂誤區。

1.重視甘油三酯和血黏度,忽視膽固醇

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血液脂肪含量的指標,但是在一些人眼中,降低甘油三酯的指標似乎成為首選的降脂目標。這種隻抓甘油三酯不抓膽固醇的做法是不正確的,膽固醇是血脂指標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尤其是高危患者如高血壓、冠心病患者,膽固醇指標需要降到比一般標準更低。

2.化驗單上的數字在正常值內,就代表沒事

對正常人來說,160mg以下的“壞膽固醇”含量屬正常。對冠心病人來說,100mg以下才達標。對同時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的病人來說,則必須把它控製在80mg以下。

3.過分害怕他汀類藥副作用

很多人還記得,他汀類藥在降脂領域曾出現過副作用,以致於很多人到現在還不敢輕易使用。事實上,他汀類藥物的肝損傷副作用被過分渲染,因為這類病人臨床中並不多見。另外,該類藥物的另一種副作用橫紋肌溶解,同樣也並不多見。很多患者因為害怕這類副作用,就拒絕“持久戰”,而他汀類藥物是需要長期服用的。服用他汀類藥物,隻要定期觀察血脂情況,尤其是在服用早期觀察肝功能和肌肉情況,就能對副作用問題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