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高血脂實用療法與保健(6)(3 / 3)

4.藥物治療和飲食治療失衡

有些患者不敢用藥,總覺得有副作用,於是隻重視飲食;另一些患者則是見什麼藥都買,覺得吃了藥就沒事了,照樣大魚大肉。這對於治療都是不利的。據了解,目前治療高血脂主要用他汀類藥物,其副作用幾率都在1%以下,比較安全。但合理飲食更是治療根本。若是單純高膽固醇,則要少吃蛋黃、動物內髒等;若是單純高甘油三酯,則應限製食物總量,尤其避免吃碳水化合物。

5.血脂降下來就不用再管它了

可以說,高血脂是伴隨一生的。但如果它是糖尿病、肝病等病症的伴隨症狀,就能在原發病控製或停藥後恢複正常。否則,一旦飲食稍不規律或停用降脂藥,血脂馬上反彈。如果是單純肥胖導致的高血脂,調整飲食後是可以恢複正常的。但一般來說,絕大部分高血脂人群都有代謝異常因素,必須在控製飲食的同時長期服藥。

不要忽視兒童高血脂症狀

在人們心目中,高血脂是成年人的“專利”,與孩子似乎相距甚遠。那麼,我們的孩子究竟有沒有受到這樣的威脅呢?高血脂離兒童到底有多遠呢?

關於兒童高血脂症的判定,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的標準。一般推薦使用1992年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專家委員會製定的2歲以上兒童高血脂症診斷標準為判斷標準。按照這一標準,兒童血脂的理想標準是血清總膽固醇<;4.4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86mmol/L;如果血清總膽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38mmol/L則為高血脂。介於這二者之間的稱為“臨界高值”,即可疑為高血脂。根據這個標準,近年來國內部分地區調查報告的兒童高血脂檢出率,廣東韶關為5.3%、北京為7.0%、哈爾濱和大慶為7.35%、深圳為12.5%、長沙為16.96%。

兒童高血脂對健康有什麼危害呢?首先,它是引起動脈粥狀硬化和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的罪魁禍首。雖然這些病主要發生在中年以後,但其病理改變卻在兒童期已經出現。其次,肥胖症、脂肪肝、膽石症、急性胰髒炎、糖尿病等也都與高血脂症直接有關。

兒童高血脂症的引發原因

1.心血管疾病陽性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高血脂、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那麼這個兒童就應當從小更加受到關注,最好定期監測血脂水平。

2.不良的飲食習慣

例如經常攝入的高脂肪、高熱能、高蛋白飲食;喜食甜食、油炸油煎食品、帶皮的雞、鴨等禽類食品;愛吃零食,不愛吃菜蔬和水果,不喜素食等。

目前已經有學者提出,對於兒童高血脂的防治,除了控製總熱量以外,還應該重視脂肪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應選擇低脂,尤其是低飽和脂肪酸和低膽固醇的飲食(動物五內和蛋黃中含膽固醇較高),建議飽和脂肪酸(主要是動物油脂)供應的能量應少於總熱量的10%,每天食入的膽固醇應少於300mg(每100g雞蛋中約含膽固醇680mg,每100g雞蛋黃中約含膽固醇1705mg)。

3.不良的運動習慣

例如活動時間過短、運動項目過少、體力活動量過小等。

4.肥胖和超重

兒童肥胖是成人肥胖的高危原素,肥胖與高血脂症等密切相關,因此應對兒童肥胖予以高度重視。

對可能發生血脂異常的兒童應進行早期篩查、早期幹預。由於測定血脂必須采靜脈血,這對兒童來說既不方便、也容易引起恐懼,所以通常可以將上述4點作為一般觀察指標進行判斷。如果一個兒童符合以上4點中的任何2項或2項以上,就應當到醫院進行血脂測定,並定期複查。更重要的是,如果符合上述4項中的任何一項,即使化驗血脂水平不高,也必須及早開始相應的幹預,改變不良生活模式和行為,否則,高血脂的發生隻是早晚的事。

預防兒童肥胖及高血脂的3個關鍵期

1.妊娠末期3個月

在妊娠末期3個月,孕婦一定要注意平衡膳食、合理營養,以免使胎兒過重而造成肥胖兒。目前普遍認為,新生兒體重控製在3~3.5kg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