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女性衛生知識與保健(1)(2 / 2)

總之,處於青春期的女孩身體及大腦發育迅速,智力才能也迅速增長,但她們身體發育的成熟決不意味著心理的成熟,隻有了解她們的心理特征,使她們的心理沿著健康、成熟的軌道發展,對她們進行樹立遠大理想及誌向的教育,引導她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上。

在這階段應開展正麵的性知識、性道德及法製教育,幫助她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及道德觀,為今後的事業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青春期保健

保健工作者要幫助青春期女性培養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首先加強健康教育,使處在青春期的女孩了解自己生理、心理上的特點,懂得自愛。學會保護和照顧自己,培養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合理安排生活、工作與學習,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和娛樂活動,注意勞逸結合。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麵,如在青春發育期不宜穿著不透氣的緊身衣褲,不要為細菌繁殖提供條件,否則容易導致婦科炎症。

站、坐、行都要注意姿勢端正,伸直脖子。挺直後背,這樣不但美觀,而且有益健康。早睡早起精神充沛。學習或工作時要注意休息,消除疲勞的方法不一定就是躺著睡覺,還可以散步、跳舞、做體操、聽音樂、看漫畫,這些活動都可使大腦得到休息。此外還得注意口腔衛生與用眼衛生,以防齲齒與近視眼。

青春期性知識

中學階段是學生身體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要結合生理、心理衛生教育。適時進行青春期道德教育。青春期道德指青春期階段青少年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包括一般道德(如遵紀守法、愛護公物、敬老愛幼、禮貌待人等)和性道德。

性道德是社會道德滲透在男女兩性間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和成年男女性道德有所不同。青春期性道德是指處在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在對待和處理異性關係中應遵循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青春期教育要以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為核心,通過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發育變化,注意保持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懂得自尊、自愛、自重、自強;增強自我控製能力,正確對待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珍惜青春年華。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道德成熟走在性成熟的前麵”。性成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自然發展過程,而道德則是教育的結果,不會自發形成。因此,青春期教育中應十分重視性道德教育,使青少年在了解自身生理、心理發展過程中,逐步樹立健康正確的性道德觀念,培養用理智控製感情的能力,較好地解決性成熟提前與人格成熟滯後的矛盾。

青春期的心理衛生保健

青春期女性在心理發育上既具有童年期的一些痕跡,又具有成年期的一些萌芽,常表現為看似成熟卻又不成熟。此期既要麵對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衛生問題,又要麵對社會環境變化帶來的心理衛生問題。

青少年評價自己、他人和認識社會的能力還不高,個人行為容易導致對健康的損害,如對性知識的缺乏而引發青春期性行為,導致少女懷孕、患性傳播疾病,心理壓力導致學習失敗,家庭內暴力導致自殺,喪失道德觀念,以致做出違法、犯罪等行為,等等。

所有這些在青春期出現的問題均屬心理衛生範疇。當今青少年生理發育提前,月經初潮、性成熟日期提前,而其心理發育相對滯後,青春期心理衛生就更為突出。因此,保健工作者應特別關注青春期女性的心理健康,尤其應進行性衛生的指導。

(1)性生理變化引起的心理衝突

由於月經初潮、出現白帶等,少女會產生煩躁、緊張、不安等情緒,必須幫助少女了解這些正常的生理現象,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性生理變化。

(2)與異性交往引起的心理衝突

由於性意識的增強,少女對異性產生愛慕、接近、追求的願望。必須積極指導少女正確與異性交往,使她們在正常交往中培養理解、關心與尊重等品質。

(3)性欲衝動引起的心理衝突

性欲衝動引起的心理衝突必須加強自我情感的調節與控製。性是本能,但並不表示人們可毫無節製地隨意發泄,正如不能毫無節製地進食一樣。要避免男女婚前過分親密而發生性關係,不妨多參加團體活動與聚會,盡量避免單獨相處。